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浅深白,丘塍高下平。
饥民莫咨怨,第一念边兵。
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浅深白,丘塍高下平。
饥民莫咨怨,第一念边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夜的雪景。开篇“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表达了诗人在沉睡中不知外面的雪已经覆盖了屋顶,只是在梦醒时发现窗户变得异常明亮,透露出窗外的雪光。这不仅展示了雪的突然和纯净,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则进一步描绘了雪的深度和夜晚的宁静。这里的“飞花”形象化地表达了雪花纷飞的场景,而“厚一尺”则实实在在展示了雪的深度。同时,“和月照三更”让人感受到诗中时间的流逝与安静,夜色之下,雪光与月光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草木浅深白,丘塍高下平”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观。这里,“草木浅深白”表现出了不同植物在积雪下的变化,而“丘塍高下平”则是对整个雪后山丘地形的概括,表达了一种恢弘而又和谐的景象。
最后,“饥民莫咨怨,第一念边兵”则带入了社会和政治的思考。诗人通过“饥民莫咨怨”的字句,暗示了对贫困百姓命运的关怀。而“第一念边兵”则表达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以及对于守卫边疆士兵的敬意。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更融入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敞屐视簪韨,雅尚慕樵渔。
百年驹过隙耳,莫被利名拘。
家有园林如画,室有琴书乐志,花竹绕吾庐。
此景若轻负,猿鹤笑人愚。况平生,思反哺,效慈乌。
愿储升斗微禄,相与赋归与。
花下板◇奉母,窗下蒲编教子,荆树茂庭除。
佳日介眉寿,醉共捧屠苏。
半亩清阴,千竿凉翠,坐来忘燠。
苔边选石,料理笔床棋局。
听蝉琴、和弦未休,挼菱艳唱遥相续。
向修篁倚处,禅参鼻观,露荷芬馥。注目。真无俗。
正落日筛金,暗风戛玉。人闲境雅,不数淇园幽谷。
掩轻纨、馀酲乍醒,远山晕入双黛绿。
近黄昏、淡月窥帘,冷映萤穿竹。
陌上春光换。正华堂、雀屏开处,玳筵春满。
十二琼楼花似海,几处湘帘低卷。
双影并、碧阑干畔。
好向玉台寻艳句,谱新声、吹入红牙琯。
和一缕,箫声软。别来岁月从头算。
记当年、谢庭小宴,似曾相见。
今日红罗新手揭,还是旧时人面。
只添了、九雏钗颤。
付与丙丁双绶带,待明朝、共把同心绾。
鸾凤侣、神仙伴。
指中流、绿波生处,芦花枫叶千顷。
浮家大好乘槎去,不似断蓬飞梗。重记省。
只可惜、鸥边短梦防惊醒。惟容蚱蜢。
乘酒熟茶香,咿呀柔橹,催动五湖兴。
潇湘意,合让词家管领。逼人秋气新冷。
醉来稳卧蓬窗底,瑟瑟野风吹鬓。天欲暝。
有无数、山光水色藏孤艇。做成闲景。
正两岸湖宽,一溪烟敛,片月逐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