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栏清浅柳如帷,帷外烟光远可窥。
夜榻晚窗谁是伴,暑风秋月最相宜。
翠栏清浅柳如帷,帷外烟光远可窥。
夜榻晚窗谁是伴,暑风秋月最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僧房景象。首句“翠栏清浅柳如帷”,以“翠栏”点明环境的清幽,以“清浅柳如帷”营造出一种轻柔、朦胧的氛围,仿佛细柳轻拂,为僧房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静谧。次句“帷外烟光远可窥”,通过“帷外烟光”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深远与神秘,让人仿佛能透过轻纱般的烟雾,窥见远处的景致。
接着,“夜榻晚窗谁是伴”,一句中“夜榻晚窗”展现了时间的更迭与空间的转换,暗示着夜晚的来临和日暮的降临,同时也引出了“谁是伴”的疑问,似乎在询问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是否有知音相伴,或是内心深处的自我陪伴。最后,“暑风秋月最相宜”,巧妙地将季节的变化与环境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暑风与秋月,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描述,也是对心境平和、超然物外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僧房世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君为閒客过登朝,我车日过南湖桥。
听君论诗发幽秘,问君索酒浇岧峣。
谁将君赋告天子,武皇夜唤相如起。
明朝车马满街来,从此相望隔湖水。
欲往从君足似挛,马嘶仆顾不能前。
时凭栩栩枝头梦,往看娟娟池上莲。
诗盟扫地心如失,酒债无钱甘首疾。
绿杨门巷过春风,粉箨园林空夏日。
半年不奈此悲凉,无计挽君归野塘。
不如我自解章绂,却为閒客来君傍。
饮竭君家酒千斛,吟尽君家纸千轴。
醉中扶上木兰舟,秋浦月明秋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