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钱塘花满堤,六桥春色接城西。
群鸥避雨投荷叶,细草和烟没马蹄。
杖笠徘徊朱槛晚,楼台依旧白云齐。
閒游却起沧浪思,应买湖边何处栖。
二月钱塘花满堤,六桥春色接城西。
群鸥避雨投荷叶,细草和烟没马蹄。
杖笠徘徊朱槛晚,楼台依旧白云齐。
閒游却起沧浪思,应买湖边何处栖。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西湖二月的春日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首句“二月钱塘花满堤”,开篇即点出时节与地点,满堤的花朵渲染出春天的生机与繁华。接着,“六桥春色接城西”一句,不仅描绘了西湖的春色与城市相接的广阔景象,也暗示了西湖作为城市之畔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
“群鸥避雨投荷叶,细草和烟没马蹄”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西湖春日的生动场景。群鸥在雨中寻找避风港,投向荷叶之下,细草与轻烟交织,马蹄声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悠扬,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杖笠徘徊朱槛晚,楼台依旧白云齐”则将视角转向了西湖的人文景观。诗人漫步于朱红色的栏杆旁,晚霞映照下,楼台与白云齐平,既体现了西湖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对历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感慨。
最后,“闲游却起沧浪思,应买湖边何处栖”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深眷恋与思考。他似乎在思考着如何能长久地停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无论是作为隐居之地还是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幅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生动画卷。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