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妇年二九,采莲南湖口。
不爱莲成花,但爱莲成藕。
中妇二八龄,濯锦艳江清。
鸳鸯七十二,罗列短长汀。
少妇十五馀,颜色正敷腴。
提笼采桑叶,掩映紫罗襦。
杂佩何锵锵,三妇婉清扬。
丈人勿遽起,调弦夜未央。
大妇年二九,采莲南湖口。
不爱莲成花,但爱莲成藕。
中妇二八龄,濯锦艳江清。
鸳鸯七十二,罗列短长汀。
少妇十五馀,颜色正敷腴。
提笼采桑叶,掩映紫罗襦。
杂佩何锵锵,三妇婉清扬。
丈人勿遽起,调弦夜未央。
这首《三妇艳》描绘了三个不同年龄女子的生动画面,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女性的不同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首先出场的是大妇,年方二十九岁,她选择在南湖口采摘莲藕,而非花朵,这反映了她对实用价值的重视,或许也暗示着她的生活态度更为实际和成熟。
接着是中妇,正值二十八岁的黄金年龄,她以锦衣濯洗于清澈的江水之中,其形象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优雅与自然的和谐美。同时,她身边围绕着七十二只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最后是少妇,年仅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年华,她提着篮子采摘桑叶,身着紫色罗襦,动作轻盈,面容娇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她手中的杂佩发出清脆的响声,与她的年轻与活泼相呼应,展现了少女特有的纯真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位女性在各自生活场景中的独特风采,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女性多样化的角色与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齐安荒僻郡,平昔处放臣。
幸此公酒美,复此高秋晨。
百忧虽抢攘,一榼奈芳醇。
举杯三酌后,遥作葛天民。
我行陈许郊,千里平若掌。
居民杂荆榛,耕少地多旷。
野兔乍跳奔,惊鸢或高飏。
乔林多疾风,寒涧有馀涨。
棘篱蔽茅屋,鸡犬入村巷。
主人扫土榻,秣马具朝饷。
童儿汲土井,败饭堆瓦盎。
勿悲为生陋,自足无他望。
嗟予走薄宦,奔走年将壮。
长抱羁旅愁,何时税归鞅。
紫禁断人声,蓬山转春日。
楼外晚鼓传,城阴卫番出。
循除撷新秀,红紫间疏密。
倚天黄金阙,龙虎气郁律。
明时赋铅椠,寓直守编帙。
疏閒谢裨补,岁月感飘忽。
谢公山林赏,不为轩冕屈。
体道无朝野,达情惭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