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云》
《咏云》全文
唐 / 李商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0)
注释
捧月:形容人在深夜仰望月亮。
断:消失或中断。
藏星:隐藏星星。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
飘迥路:遥远的道路。
旋见:立刻看见。
隔重城:隔着多座城市。
潭暮:深潭在傍晚。
龙起:比喻潭水波澜壮阔。
河秋:秋天的河水。
压雁声:使雁鸣声显得低沉。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楚神名:指楚国神话中的神灵。
翻译
在三更时分捧月,七夕之夜隐藏星辰。
刚刚听到远方飘来的消息,转眼又隔了重重城墙。
潭水在夜晚随着龙腾而起,秋天的河水压低了雁鸣声。
恐怕只有宋玉能理解,这是楚国神灵的名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咏云》。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和丰富联想,同时也融入了对古典文化的精妙借鉴。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这两句描绘出夜晚的云彩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有时候遮掩着明亮的月光,只留下几颗星辰在特定的时刻(即农历节气中的“七夕”)才显露出它们的光芒。这里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天空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想象。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这两句则描绘出云彩如同飘渺的道路,有时候它们就像是连接不同世界的桥梁,而有时却又变成高不可攀的城墙。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云雾变化无常的赞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这里的“潭暮”指的是傍晚时分水流湍急的声音,“随龙起”则是形容云彩如同腾飞的龙般升腾;而“河秋压雁声”则是描绘出秋天河岸边,云层低垂,似乎压抑了远处大雁的鸣叫。诗人通过这两句,再次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声音和形态变幻的深刻感受。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最后两句直接点出了“云”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提到“宋玉”,即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宋玉,他曾写过《登谒岘山》等咏叹自然之作。诗人通过这一点,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也显示出他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

整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以及他对于自然界无限遐想的才华。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
朝代:唐   字:义山   号:玉溪(谿)生   籍贯:优美动   生辰:约813年-约858年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猜你喜欢

防通州

护仓粮,高筑墙,兵马急趋潞水傍。

东南刍粟积如山,百万军储指顾间。

庙堂胜算在兵食,一夕通州几报还。

忽忆先朝于尚书,计焚积聚将何如。

不见汉家飞挽速,宁如西据敖仓粟。

粮饷足,社稷福,万年周历今可卜。

(0)

从军行六首·其五

黄云黑水古边州,北风吹笳汉将愁。

夜深饮马长城窟,明日枭胡紫塞头。

(0)

塞下曲七首·其一

雪满辽阳万里山,孤城木叶白云间。

至今鸭绿江头月,独照高骊使者还。

(0)

同家兄公毅泊舟青萝山下忆故从兄元龙四首·其三

忆君同泊海西津,夜半围炉酒百巡。

今夜扁舟惟有泪,满江风雪觅何人。

(0)

同家兄公毅泊舟青萝山下忆故从兄元龙四首·其一

蓑笠冲寒晚系舟,知君泉下亦离忧。

不须浪泊他年路,已忆平生马少游。

(0)

寄郑克一

故人高卧久藏名,有约来同旧酒鎗。

闻道公车求茂异,名儒将召郑康成。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