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溪桥外,荒村八九家。
雨晴渔网晒,风定酒旗斜。
红树霜江叶,黄芦月岸花。
何当从此隐,重整钓云槎。
野水溪桥外,荒村八九家。
雨晴渔网晒,风定酒旗斜。
红树霜江叶,黄芦月岸花。
何当从此隐,重整钓云槎。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叶颙的《江村晚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画面。首句“野水溪桥外”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质朴,远处小桥流水,近处则是稀疏的村落。接下来的“荒村八九家”进一步突出了村庄的偏远与寥落,但这种荒凉中透出一种静谧。
“雨晴渔网晒”描绘了雨后渔夫们晾晒渔网的场景,生活气息浓厚,显示出村民们的勤劳。而“风定酒旗斜”则通过酒旗随风轻摇的状态,暗示着村中的闲适与恬淡,仿佛时间在这一刻慢了下来。
“红树霜江叶,黄芦月岸花”两句,色彩对比鲜明,红叶与黄花在秋夜的月光下更显静美,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秋夜景色。最后,“何当从此隐,重整钓云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此地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垂钓于江边,享受自然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村的晚景,既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
世间尤物如异人,青山不入诸山群。
晚来浓翠欲成滴,雨后数鬟高切云。
人言兹山下埋玉,太白祠扉落岩谷。
至今樵牧无斧斤,馀润油然归草木。
往岁小生来酹公,秋山未霜叶尚绿。
是时落日在屋梁,彷佛如照公眉目。
今我不乐湖水滨,青山到眼无朝昏。
更欲再拜望拱木,公已乘鸾上天门。
帝乡渺渺不知处,谁能为我招清魂。
死生夜旦何足道,不敢复作湘累文。
历年有攸归,脩短良亦异。
天乎不祚梁,斯人乃即世。
于皇元良资,盛德真岂弟。
高文贯百家,妙学穷六艺。
悠悠悲徂年,凛凛尚生气。
伟哉千载人,享此百世祀。
金朱焕灵宫,奔走恭祀事。
遐瞻俨森寒,神雨倏复至。
伛偻奠椒浆,悲风肃兰佩。
想像折芳馨,兹焉独长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