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绕佛阁.由剑池循石磴上至平远堂侧觅径复折而下至小武当有奇石纵横林立伫眺久之》
《绕佛阁.由剑池循石磴上至平远堂侧觅径复折而下至小武当有奇石纵横林立伫眺久之》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绕佛阁

岭欹栈仄,循壁俯瞰,潭子深黑。

风起涛涌,此身几被,包山老龙得。古苔绣蚀。

腾掷直上,霜磴如拭。高处奇绝。

旷望邓尉,支硎翠螺滴。

暂息塔铃侧,又蹈虚空临不测。

藓滑境危,盘盘深曷极。见老树槎牙,三两离立。

雨淋风裂。似猱狖须髯,作烂铜色。

忽颓唐、化为奇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以及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幻。

首先,诗中描绘了险峻的山岭和狭窄的栈道,作者沿着峭壁俯瞰下方深邃的潭水,营造出一种惊险而又壮美的氛围。接着,随着风起浪涌,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波动,作者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被老龙守护的深潭之中,这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神秘。

随后,诗中提到古老的苔藓覆盖着岩石,这些苔藓在风中摇曳,仿佛是给岩石披上了一层华丽的绣衣。霜冻后的石阶如同被擦拭过一般光滑,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高处景色的描绘,作者眺望远处的邓尉山和支硎山,那里的翠绿如同滴落的螺壳,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短暂休息后,作者再次踏上旅程,面对虚空的悬崖,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冒险感。

在行进的过程中,作者注意到沿途的古老树木,它们的枝干错综复杂,仿佛是历经风雨的见证者。雨水的侵蚀使得树木表面裂痕累累,宛如猴子和猿猴的胡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铜锈色。最后,诗中描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场景:突然间,这些看似摇摇欲坠的树木化为了奇形怪状的石头,展现出了自然界的不可思议和变化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观和哲思的自然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蒙恩易镇豫章丐假还乡途中偶成十七首·其五

沙虚防败岸,舟小怯惊湍。

行路难如此,争如野处安。

(0)

如老堂·其二

一堂风月一床书,随分琴樽乐有馀。

试问乘轩遮道客,何如归去狎樵渔。

(0)

舟行对菊寄智夫侄

洛水微寒澹晚秋,从教风雨打船头。

莫嗔宿昔爱霜菊,可是平生怕督邮。

未办作诗论句法,且当贳酒消人忧。

白眉清眼见小阮,共卧淮山百尺楼。

(0)

石门峰

横石架广门,天风自来去。

夜半闻洞箫,知是神游处。

(0)

梅川莫令君拉苍山诸诗友用予松风首句为韵招予游金精至而盗作不果游走佛岩有感

此行为山来,至此事已非。

云火四地动,御风谁与期。

剥床渐及肤,欲去迷所之。

苍黄走涧谷,胜游翻在斯。

石梯盘七折,顿豁万里奇。

拥岩千脩篁,中著寒泉飞。

天壤有此景,惜我前不知。

逃难乃邂逅,自愧还自悲。

山风送万古,开辟知谁为。

亦有如我徒,慷慨来登兹。

罹难本因此,不悔仍攀窥。

天亦无如顽,更供爱日晖。

平生江海眼,此志良未痴。

忽忆家山远,寒马鸣相依。

母子各一方,而皆窘贼围。

欲归莽无从,痛毒沾我衣。

(0)

句·其二

须知凡卉空千万,不似寒花只两三。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