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得得三载,每来辄惬情。
岩松作屏障,涧水奏竽笙。
幽籁千般谡,夕阳一片明。
奇观又始遇,觉未负斯名。
创得得三载,每来辄惬情。
岩松作屏障,涧水奏竽笙。
幽籁千般谡,夕阳一片明。
奇观又始遇,觉未负斯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宁静的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诗人以“创得得三载”开篇,暗示了此地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打造,才得以展现出如今的美景。接下来,“每来辄惬情”表达了每次到访都能获得心灵的满足与愉悦,体现了此处环境对人心的抚慰作用。
“岩松作屏障,涧水奏竽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岩石上的松树比作屏障,将山涧中的流水比作演奏竽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和谐与生机。这里不仅有视觉上的美,还有听觉上的享受,仿佛置身于一场自然界的音乐盛宴之中。
“幽籁千般谡,夕阳一片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丽。千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动听的自然之歌;夕阳的余晖洒落,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柔和的色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既深邃又明亮的意境。
最后,“奇观又始遇,觉未负斯名”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探访的感慨。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期待后,终于再次遇见了这处令人惊叹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和幸福感。诗人认为,这次的相遇没有辜负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期待和赞誉,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周穆穷寰宇,汉武慕蓬壶。
东生游调笑,西母宴欢愉。
颠既廑纁币,丰亦枉蒲车。
缓龄韬上药,御气秘真符。
台端两侍御,将命发天都。
齐梁历南楚,瓯越尽东吴。
姓名河上隐,物色市中趋。
金简探绿籍,琼笈访丹书。
曾未三载还,幸与百年俱。
筑馆理上士,授粲出中厨。
行闻避骢马,归见绾银鱼。
稽首愿玉体,寿考永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