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魄团团淡素秋,喜增光爽怨增愁。
好随芦渚渔家乐,莫向长安问酒楼。
皎魄团团淡素秋,喜增光爽怨增愁。
好随芦渚渔家乐,莫向长安问酒楼。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色的美丽与复杂情感交织的景象。首句“皎魄团团淡素秋”以“皎魄”形容满月,用“团团”和“淡素”来渲染月光柔和而清冷的氛围,展现出秋季夜晚的宁静与纯净。接着,“喜增光爽怨增愁”则巧妙地表达了人们面对同一轮明月时不同心境的对比,既有因月光明亮而产生的喜悦,也有因离别或思念而滋生的忧愁,展现了人类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后两句“好随芦渚渔家乐,莫向长安问酒楼”,诗人通过对比,将中秋佳节的欢愉与远方都市的孤独进行对比。他建议人们应该像芦苇丛中的渔家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在繁华的都市中寻找慰藉。这不仅体现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尊重,也蕴含着对简单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远离喧嚣、回归平静生活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中秋之夜月色之美及其引发的人类情感体验,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滁山虽僻左,谪宦皆名臣。
后先闻数公,卓然皆凤麟。
忆昨绍圣初,谴公俾省循。
盛德忘怨悱,虚怀随屈信。
政成思览眺,兴与烟霞亲。
后车载邹枚,主客惊路人。
逶迤度山谷,导从屏所陈。
渔樵许争席,解后全天真。
泠泠庶子泉,味压康王珍。
团团小圆月,色冠闽山春。
白足相与饭,溪毛撷青芹。
熊鱼得兼美,乐事无涯津。
花瓷劝引满,疏瀹贯百神。
危亭倚岩阿,榜额独未新。
牧之擅风流,茶仙誇绝伦。
相望三百载,公能嗣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