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霜群籁息,淡晓一星留。
野竹寒方翠,溪云夜不收。
月明山路径,霜湿布衣裘。
羁旅令人瘁,衰羸亦自羞。
清霜群籁息,淡晓一星留。
野竹寒方翠,溪云夜不收。
月明山路径,霜湿布衣裘。
羁旅令人瘁,衰羸亦自羞。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宁静与冷寂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霜满地、晨星微露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清霜群籁息,淡晓一星留",霜降之后,万物静默,只有晨星在淡淡的曙光中闪烁,仿佛是天地间唯一的见证者。
接着,诗人转向自然界的细节描写,"野竹寒方翠,溪云夜不收"。即使在寒冷的早晨,野竹依然保持着翠绿的颜色,溪边的云雾似乎也不愿散去,与夜晚紧紧相连,展现出自然界的坚韧与神秘。"月明山路径,霜湿布衣裘",月光洒在山路上,为旅人照亮前行的道路;而霜水浸湿了行人的衣物,增添了几分寒意和旅途的艰辛。
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羁旅令人瘁,衰羸亦自羞"。长期的漂泊生活让人身心俱疲,面对自己的衰老和疲惫,诗人感到一丝羞愧。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旅途不易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燕语莺啼,杏坛春色。
为甚无人领略,又添个山青水绿。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对面不识。
方且荡然放逸,不亦文辞雕琢。
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但示以礼乐,礼乐无言莫穿凿。
一味融融,无穷静乐。
步步行行皆妙用,言言句句俱寂寞。
舜曰道心,明心即道。
百姓日用,不知不觉。
从学者再三勤勤有请,也只不可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