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月来松径,扫地移床傍石渠。
寂历寒螀共清夜,咄嗟浮世托籧庐。
黄虞道在生何后,沟壑盟寻老只初。
一咏一觞还自笑,明时野调独迂疏。
开门见月来松径,扫地移床傍石渠。
寂历寒螀共清夜,咄嗟浮世托籧庐。
黄虞道在生何后,沟壑盟寻老只初。
一咏一觞还自笑,明时野调独迂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静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首句“开门见月来松径”,开门即见皓月当空,松林小径映衬其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次句“扫地移床傍石渠”,动作轻盈,将床铺移至溪流旁,进一步渲染了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场景。
接着,“寂历寒螀共清夜”一句,以寒蝉的鸣叫与清夜相伴,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寂静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思考。紧接着,“咄嗟浮世托籧庐”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虽身处简陋之居,却能暂时逃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
下半部分转向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黄虞道在生何后,沟壑盟寻老只初。”黄虞,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人,此处借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人似乎在问,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自己是否已经老去,是否还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愿景。最后,“一咏一觞还自笑,明时野调独迂疏。”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接受与自我安慰,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淡淡的忧郁。
急晷驰轮岁将歇,我更荒村转冰辙。
凝岩万物冻无姿,水墨陂塘葭苇折。
是谁向背此间来,破萼梅花伴幽绝。
遥山谁恨天作愁,澹尽眉峰半明灭。
清香自满不因风,玉色素高非斗雪。
竹篱凝睇一凄凉,沙水澄鲜两明洁。
天仙谪自广寒宫,定与桂娥新作别。
尚怜孀独各相望,多情与照黄昏月。
从来耐冷月中人,一任北风吹石裂。
漫劳粉镜学妆迟,欲写冰肤画工拙。
千古无人识岁寒,独有广平心似铁。
我因花意拂埃尘,尚恐人传向城阙。
诗成火煖夜堂深,地炉细与山僧说。
起晓寻幽意气豪,冥冥重雾湿征袍。
天扶宝势千山拱,海助寒声万籁高。
休数兴衰两蜗角,从来忧乐一鸿毛。
了知终老林泉是,渡水穿云久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