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周礼过江为余作假山成谢之诗》
《周礼过江为余作假山成谢之诗》全文
明 / 庄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秋山老痒欲谁搔,又为西崖过晚潮。

活水源头容点缀,天峰阁下见岧峣。

道心我岂朱元晦,画意公如盛子昭。

会把乾坤拳一石,不将真假到山樵。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名为《周礼过江为余作假山成谢之诗》。诗中描绘了秋日山林的景象,以及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

首句“秋山老痒欲谁搔”,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山林的苍老与生机,仿佛山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渴望着被触摸与探索。接下来,“又为西崖过晚潮”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晚潮的涌动与西崖的雄伟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与神秘。

“活水源头容点缀,天峰阁下见岧峣”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一方面强调了源头活水的灵动与生机,另一方面则通过“天峰阁下见岧峣”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宏伟。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活力与自然力量的赞美。

“道心我岂朱元晦,画意公如盛子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养与艺术追求的思考。这里,“道心”指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哲学思考,“朱元晦”是宋代哲学家朱熹的字,常用来指代深邃的哲学思想;“画意”则是对艺术创作的感悟,“盛子昭”是元代画家盛懋的字,代表了高超的艺术造诣。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既追求内在的精神境界,又欣赏并向往高超的艺术表现。

最后,“会把乾坤拳一石,不将真假到山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这里的“乾坤拳一石”可能是指将宇宙万物浓缩于一石之中,象征着对自然与艺术的极致追求和深刻洞察;“不将真假到山樵”则暗示了诗人超越了表面的真伪,达到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再局限于物质世界的表象,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真理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与艺术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庄昶

庄昶
朝代:明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猜你喜欢

听泉轩为藏无尽作

若人有耳唯听泉,泉声入耳长涓涓。

穿林出涧度妙曲,万古不断冰丝弦。

此声不来耳不往,中自寂然遗外响。

青灯照壁夜沉沉,独倚轩窗月东上。

(0)

春雨吟·其二

溪南有奇山,不见二十日。

今朝云忽去,天高数峰出。

东风晚生寒,细雨又复密。

坐观微雾升,化作白练羃。

侧想岩居人,林卧头不栉。

崖滑径且暗,何由采芝术。

(0)

题画·其一

雨休松气凉,幽人此中住。

溪头鲈正肥,持竿放船去。

(0)

题携琴访友

两翁何处访知音,涧水松风总是琴。

识得此中千古意,子期端合铸黄金。

(0)

人日

自笑百年浑是醉,不知今日始逢人。

朝来净洗醒时眼,一一从头看好春。

(0)

秋夜二首·其二

重城罢鸣柝,朗月出东山。

河汉从西流,滉漾箕尾间。

高树息栖鸟,微露浥芳兰。

故人期不至,良夜何漫漫。

挥弦发清唱,同心谁与言。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