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鼻胡奴族类殊,东西两处占营居。
鞦韆戏罢呼群去,行拨琵琶唱木鱼。
高鼻胡奴族类殊,东西两处占营居。
鞦韆戏罢呼群去,行拨琵琶唱木鱼。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元宵节期间,一群高鼻胡人的孩子在节日中嬉戏欢闹的场景。通过“高鼻胡奴族类殊”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孩子的异域特征,他们与当地居民有所不同。接着,“东西两处占营居”则说明了这群孩子在不同的地方聚集玩耍,展现了他们的自由和活跃。
“鞦韆戏罢呼群去”,描述了孩子们玩鞦韆(一种古代儿童玩具)之后,大家互相呼唤着离开的情景。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游戏后的欢乐与团结,以及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友谊。
最后,“行拨琵琶唱木鱼”描绘了孩子们在行走间拨弄琵琶,同时唱着木鱼声的情景。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而木鱼则常用于佛教仪式中,这里可能象征着孩子们在节日中融入了多元文化的元素,既体现了他们的音乐天赋,也反映了广州元宵节期间文化交融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广州元宵节期间孩子们快乐、自由且充满文化多样性的场景,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和谐氛围。
江城五月南风作,榕叶初凉枣花落。
官炉酒贵人不赊,客路无钱少欢乐。
怜君倜傥能远游,粤王潭头系小舟。
经过不待平原席,濩落宁悲季子裘。
自言家住桐阴下,云榭台中日潇洒。
紫英花开香满衣,槟榔叶大宁论价。
三十年来何怆哉,凄凉人物与苍苔。
明珠象齿不复惜,海客番船何处回。
别来乡县还几旬,况得延陵为主人。
论交自是少知己,薄俗谁能无弃贫。
嗟予飘转红尘里,千载春衣厌泥滓。
醉后狂歌空有神,交态看同一杯水。
送君远游归故园,我亦还山依鹿门。
相思平远台头月,忍听清原洞口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