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思》
《秋思》全文
宋 / 黄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天容凝碧换秋容,残暑泠然一洗空。

梧叶多应愁夜雨,葛衣渐觉怯西风。

十分淡冷砧声外,一片凄凉雁影中。

兴动莼鲈欲归去,张翰心事恰相同。

(0)
注释
天容:天空的颜色。
凝碧:碧绿如凝固的液体。
换:转变。
秋容:秋天的景色。
残暑:残留的夏季炎热。
泠然:清冷的样子。
一洗空:彻底洗净。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愁夜雨:因夜晚的雨而忧虑。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古代贫者所穿。
怯西风:害怕秋风吹来。
十分淡冷:非常清冷。
砧声:捣衣的声音。
凄凉:悲凉。
雁影:大雁的身影。
兴动:兴起情感。
莼鲈: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家乡的美食。
归去:回家。
张翰:东晋时期的官员,以思乡闻名。
心事:内心的情感。
恰相同:恰好相似。
翻译
天空的颜色由碧绿变为秋意,残余的暑气被清冷洗涤一空。
梧桐叶似乎因夜晚的雨而增添忧愁,穿着葛衣的人渐渐感到秋风的寒意。
在十分清冷的砧声之外,一片凄凉景象中,大雁的影子显得孤单。
兴起归乡之念,就像张翰那样,心中满是对故乡鲈鱼和莼菜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天容凝碧换秋容”写出了天空由夏日的碧蓝转变为秋日的清澈,"凝碧"和"换秋容"形象地传达出季节的转换。次句“残暑泠然一洗空”则表达了秋意渐浓,暑气消散的清凉感。

第三句“梧叶多应愁夜雨”运用拟人手法,梧桐叶似乎因秋雨而愁绪满怀,展现了自然景物的悲秋情绪。第四句“葛衣渐觉怯西风”写出了随着天气转凉,诗人穿着葛衣也开始感受到西风的寒意,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第五、六句“十分淡冷砧声外,一片凄凉雁影中”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静与凄清,远处的砧声和南飞的大雁都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兴动莼鲈欲归去,张翰心事恰相同”,诗人借用晋代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故事,表达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归乡之志,与张翰的心境相契合。

总的来说,这首《秋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敏感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黄庚
朝代:宋   字:星甫   号:天台山人   籍贯:天台(今属浙江)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猜你喜欢

至樊口三首·其一

一霎重为退谷游,扁舟一叶浪如舟。

人生百岁浑如许,借问都来几白头。

(0)

还返释言·其四

接竹引岩泉,远在寒谷幽。

然炬火其端,高飞北山头。

可以活三军,梅林意悠悠。

倒置未为戾,见之复何求。

(0)

边事方急有中使至雨中出郊候之

雾雨阁天愁,胡笳闹人耳。

不见霍票姚,只见黄尘起。

蒋城何岧峣,横流混淮水。

教战鬨市人,旋栅荒残垒。

甲道轩脩竹,亭观罗弓矢。

长城万里坏,衣带江谁恃。

櫜鞬道左立,一介来行使。

束带迎督邮,渊明尚深耻。

(0)

和林子长惠黄芥·其一

小摘情亲自履畦,负霜含露末秋时。

绿葵白薤何须说,潘岳当时恐未知。

(0)

二十日南坡再赏菊

扶杖坡头日几回,半醒半醉为花来。

只愁秋老风吹尽,更向风前把一杯。

(0)

乘兴过道院竹舆上再和

莫为弹冠忍一羞,人生富贵等云浮。

遥怜城郭重来处,得似山林独往不。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