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春光半过期,催人岁月鬓成丝。
放颠斗里禅逃酒,索句囊中鬼啸诗。
天亦奈何呼不管,地犹有缺怆焉知。
可怜河上同歌曲,莫怪嵇康报信迟。
九十春光半过期,催人岁月鬓成丝。
放颠斗里禅逃酒,索句囊中鬼啸诗。
天亦奈何呼不管,地犹有缺怆焉知。
可怜河上同歌曲,莫怪嵇康报信迟。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主题。诗人章甫在诗中感叹九十春光已过半,岁月匆匆,让鬓发如丝般斑白,形象地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
“放颠斗里禅逃酒,索句囊中鬼啸诗”,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自己比作逃避现实的僧人和吟诗的鬼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慰藉的过程中的复杂心理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奈与挣扎。
“天亦奈何呼不管,地犹有缺怆焉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质疑天地是否对人间的苦难有所察觉或关心,流露出一种对命运不公的不满与无奈。
最后,“可怜河上同歌曲,莫怪嵇康报信迟”,诗人以嵇康的故事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哲学家,他的故事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友情和对艺术的追求。在这里,诗人通过与友人的共同歌唱,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对朋友的离别表示理解与宽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友情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
爱风流二陆,曾共住、屋三间。
算京洛缁尘,平原车骑、争似身闲。
一区未输场子,更友于、室迩足清欢。
庭下新松楚楚,篱边细菊班班。白头相对且团圞。
杯酒借朱颜。任醉后长歌,笑时开口,乐最人寰。
功名十年一梦,记风裘雪帽度桑乾。
幸喜归来健在,放怀绿水青山。
七字骊珠句法豪。老夫倒甲堕缨髦。
舆薪不见明何谓,雷雨无声麦已漂。
穷研墨,几昏朝。星星鬓发半刁骚。
从人笑我冬烘甚,犹可尊前举罚醪。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
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涴。
当盛暑展图看,遽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
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