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
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涴。
当盛暑展图看,遽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
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
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涴。
当盛暑展图看,遽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
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这首元代姚燧的《洞仙歌·对梅》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沉的冬梅画面。"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梅花在严寒中悄然绽放的情景,透露出坚韧与孤傲的气息。"年后才多玉妃堕",以玉妃比喻梅花,形象地表达了梅之洁白如玉,仿佛仙女下凡。
接下来,词人感慨自己在"问梅轩"中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梅树,期待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有人陪伴欣赏这梅花,但无人共享这份幽静。"孔方兄善幻",借指金钱的诱惑,暗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事的离散。"貌出缁尘素衣涴",则表达了词人对纯洁事物被世俗玷污的惋惜。
词人想象在酷暑中展开梅花图,却突然感到失去了夏日的热烈,渴望能摘取真实的梅花,然而旁人的劝阻让他打消了念头,担心日后美好的事物不再,只剩下遗憾。结尾处的"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寓意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保存,如同凤凰的羽毛难以与粗俗的生活相配。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寄寓了词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纯洁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