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棘编荆茅舍清,此中谁拟见倾城。
紫丝作障遮空暗,红锦裁衣曳地明。
惆怅忽从攀处得,凄凉多为别时生。
不须更结繁华梦,野蝶山蜂自有情。
插棘编荆茅舍清,此中谁拟见倾城。
紫丝作障遮空暗,红锦裁衣曳地明。
惆怅忽从攀处得,凄凉多为别时生。
不须更结繁华梦,野蝶山蜂自有情。
这首清代诗人叶方霭的《村舍见红紫葵花开特可爱》描绘了一幅简朴而温馨的乡村景象。首句“插棘编荆茅舍清”,通过写村舍周围丛生的荆棘和茅草,展现出环境的清幽与质朴。"此中谁拟见倾城"则暗示了在这样的平凡之中,红紫葵花的盛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能媲美城市中的绝色佳人。
接下来两句“紫丝作障遮空暗,红锦裁衣曳地明”运用比喻,将紫藤花比作紫色的屏障,遮挡了天空的阴暗,而红紫葵花则如红锦裁成的华丽衣裳,拖曳在地上,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惆怅忽从攀处得,凄凉多为别时生”表达了诗人对花开花落的感慨,看到花朵的盛开,心中却难免涌上淡淡的哀愁,因为花的美丽往往伴随着凋零,这别离之感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不须更结繁华梦,野蝶山蜂自有情”,诗人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沉溺于繁华的梦想,因为自然界的野蝶山蜂已经在以它们的方式欣赏和享受着这份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整首诗寓情于景,借花言志,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杖屦何年别,杉松古道旁。
城山秋月尽,南岭暮云长。
古调愁难合,孤根幸勿伤。
欲将数行泪,重至郑公乡。
荷花开尽蓼花红,游子今年秋又穷。
千里病眠鸿雁影,一书愁杀月鱼翁。
天寒好处予煨芋,日落何山汝转蓬。
名利不成作归计,先生已老海门东。
昔东晋王茂弘诸人,登新亭,望长淮,自谓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
至今想之,犹郁乎其有馀哀。
矧预瑶牒,登玉阶,而寄宗国之怀者耶。
王业偏安于海濒,故都久弃于蒿莱。
主议者方贪天之功,而肆其雄猜。
朝士沉空,不复向来。
率兆乎滔天之谗,而迄乎和议之开。
此有志者所以叹于嗟之麟,而思当道之豺也。
呜呼,钟簴百年,边尘尚霾。悠悠苍天,彼何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