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路桥边看黛色,丁家楼上对黄昏。
到窗风雨光摇烛,拍岸芦波响聒门。
桔罢野农群腹鼓,枻归游子亦眉掀。
短蓑欲理江门钓,箬老溪头一问源。
夹路桥边看黛色,丁家楼上对黄昏。
到窗风雨光摇烛,拍岸芦波响聒门。
桔罢野农群腹鼓,枻归游子亦眉掀。
短蓑欲理江门钓,箬老溪头一问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丁家楼上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黄昏的景象与情感。首句“夹路桥边看黛色”,以“黛色”形容雨后的天空,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美。接着,“丁家楼上对黄昏”则将视角拉高,从楼上俯瞰黄昏时分的景色,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到窗风雨光摇烛,拍岸芦波响聒门”两句,通过风雨中的烛光摇曳和岸边芦苇的波浪声,进一步渲染了雨后静谧而又略带生机的氛围。风雨与烛光的对比,芦波与门声的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雨滴打在窗户上、风吹过芦苇的声音,以及烛光在风雨中摇曳的光影变化。
“桔罢野农群腹鼓,枻归游子亦眉掀”两句转而描写雨后农人劳作的场景和游子归来的状态。农人们在雨后休息,肚子鼓胀,表现出丰收的喜悦;游子归来,眉头微扬,可能是因为旅途的疲惫或是对家的思念。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雨后社会生活的另一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最后,“短蓑欲理江门钓,箬老溪头一问源”表达了诗人想要在雨后清新的环境中垂钓的心愿,同时也有一份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探索的冲动。“箬老溪头一问源”,更是体现了诗人对源头活水的追寻,寓意着对知识、真理或生命根源的探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雨后黄昏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五十万人付年少,是谓弃兵而揖盗。
怏怏宿将丈人行,踞坐膝行礼何傲。
玺书黄钺渡江来,船沉风雨波涛堆。
大旗一折车小动,委弃如山空壁送。
召还惊定剩游魂,僇逃庙社天家恩。
殿前丛殴幸不死,死则谁启金川门。
汉困楚,阿翁忍死登高俎。
楚和汉,阿翁归来依旧战。
吁嗟翁归方立炎汉基,三年为虏生无几。
功成不记翁危辱,但记曾嗔无赖儿。
泗上亭长作帝王,宫中老翁犹布衣。
翁生不知皇帝贵,家令一言翁始畏。
儿来朝,翁拥彗。
须臾趣诏尊上皇,家令归来金满床。
昔为田舍公,今为天子父,拥彗一迎真有助。
呜呼拥彗行何足嗤,犹胜当年俎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