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困楚,阿翁忍死登高俎。
楚和汉,阿翁归来依旧战。
吁嗟翁归方立炎汉基,三年为虏生无几。
功成不记翁危辱,但记曾嗔无赖儿。
泗上亭长作帝王,宫中老翁犹布衣。
翁生不知皇帝贵,家令一言翁始畏。
儿来朝,翁拥彗。
须臾趣诏尊上皇,家令归来金满床。
昔为田舍公,今为天子父,拥彗一迎真有助。
呜呼拥彗行何足嗤,犹胜当年俎上时。
汉困楚,阿翁忍死登高俎。
楚和汉,阿翁归来依旧战。
吁嗟翁归方立炎汉基,三年为虏生无几。
功成不记翁危辱,但记曾嗔无赖儿。
泗上亭长作帝王,宫中老翁犹布衣。
翁生不知皇帝贵,家令一言翁始畏。
儿来朝,翁拥彗。
须臾趣诏尊上皇,家令归来金满床。
昔为田舍公,今为天子父,拥彗一迎真有助。
呜呼拥彗行何足嗤,犹胜当年俎上时。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阿翁为线索,描绘了他从楚汉争霸时期的战场到成为刘邦的臣仆,再到最终被封为“上皇”的命运转变。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开篇“汉困楚,阿翁忍死登高俎”,描述了楚汉相争的激烈场面,阿翁在生死边缘挣扎,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个人的坚韧。接着“楚和汉,阿翁归来依旧战”,表明阿翁虽历经战乱,但仍旧保持战斗的姿态,体现了他的忠诚与勇敢。
“吁嗟翁归方立炎汉基,三年为虏生无几”,点出阿翁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回归,但好景不长,仅三年便沦为俘虏,生命岌岌可危。这句表达了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
“功成不记翁危辱,但记曾嗔无赖儿”,揭示了功成名就后的刘邦并未记住阿翁过去的苦难与屈辱,反而只记得他对自己的不满和反抗,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权力的傲慢。
“泗上亭长作帝王,宫中老翁犹布衣”,对比阿翁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长为帝王身边的老人,身份地位的巨大反差,凸显了命运的转折和人生的不易。
“翁生不知皇帝贵,家令一言翁始畏”,说明阿翁在成为帝王之前,对皇帝的权威并不了解,直到成为家令后才真正感受到权力的威严,体现了权力对人的影响。
“儿来朝,翁拥彗”,描绘了阿翁在儿子前来朝见时,手持扫帚迎接的情景,既表现了家庭的和谐,也暗示了权力与家庭之间的微妙关系。
“须臾趣诏尊上皇,家令归来金满床”,描述了阿翁因儿子的推荐而被封为“上皇”,家中财富满溢,体现了权力带来的物质回报。
“昔为田舍公,今为天子父,拥彗一迎真有助”,总结了阿翁从普通百姓到成为帝王之父的过程,拥彗迎接不仅有助于家族的荣耀,也体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
最后,“呜呼拥彗行何足嗤,犹胜当年俎上时”,表达了对阿翁命运转变的感慨,即使拥彗行走在权力的边缘,也比当年在战场上生死未卜要好得多,体现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阿翁的命运变化,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人性的复杂以及权力与命运的交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萧萧两鬓雪毛新,忝窃清朝旧荐绅。
陈力心知难就列,引年恩许致为臣。
卧家正恐贻官谤,增秩俄惊捧帝纶。
温饱一门生意足,捐躯无路报涓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