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仲诚舒啸堂》
《王仲诚舒啸堂》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隔岸暮山秋翠重,少焉月作冰轮涌。

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

齿应衔环舌卷桂,两鬓西风心一寸。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

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

恐君夜残亦仙去,弃米叫云空目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傍晚时分,隔岸秋色浓重的暮山景象,以及月亮从水面缓缓升起的壮丽情景。通过“白帢”、“绛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豪情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齿应衔环舌卷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仿佛口中含着桂香,言辞中透露出淡淡的香气。“两鬓西风心一寸”,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风霜,内心却保持着一份宁静与坚定。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淡泊态度,更欣赏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之美。风吹过树林,树叶轻轻摇曳,这种自然的声音,比任何乐器演奏都更加悦耳动听。

最后,“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余音绕梁,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美妙的旋律所覆盖,即使在百里之外也能感受到这份清新的气息。而“风露清冥人跨凤”则象征着诗人超越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如同乘风飞翔的仙人,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闻莺

四月江城莺乱啼,经花过柳复凄凄。

六宫春思几曾尽,千树绿阴何处栖。

莫以风高教啭急,肯因雨湿故飞低。

天涯草长凭相警,寥落空斋梦易迷。

(0)

追挽树参兄

君子同祖兄,幼小未相识。

大父即世时,相见客堂侧。

君年十四五,来此共晨夕。

惟予及佑之,与君最莫逆。

转眼各分飞,君颇不自惜。

数年事樗蒲,衣履拚一掷。

数年歌饭牛,身执奴隶役。

骏马堕深堑,跃起势腾踯。

奋足向康衢,回首万钧力。

折节肃至忠,见赏高季迪。

香山白先生,雅意勤指拭。

濯淖污泥中,还为光明璧。

存心既愈坚,饥寒亦愈迫。

枵腹谈诗书,谋道且谋食。

文坛既拔帜,家乃徒四壁。

浪迹游兰陵,交游尽硕德。

笔耕既逢年,家储有担石。

心惊我后人,举案恒戚戚。

倾囊购侍姬,再索而再得。

得子囊复空,杏林谈命脉。

青箱易砚田,未免为人惑。

救贫更益贫,贫病转相逼。

握手半月馀,悲哉已易箦。

屈指数十年,回首空今昔。

(0)

辛卯新正杂诗

树拥川原壮,花园廨宇宽。

青山当户出,沧海上楼观。

五管游曾遍,三湘梦已阑。

讼稀尘牍少,莱舞有馀欢。

(0)

寓迥龙里花木颇盛,诗以咏之

城市山林趣,萧森气象舒。

晚风开茉莉,初日照芙蕖。

时和放翁句,犹能驎士书。

何时故乡返,五亩更安居。

(0)

春月久雨寒甚

只说炎荒暖,谁知寒在春。

不嫌花事缓,且喜岁华新。

度腊原无雪,号寒亦有人。

老夫能耐冷,恰称举杯频。

(0)

秋燕

王谢堂前话别离,分明咫尺即天涯。

半生辛苦春如梦,一样星霜雁或知。

此去莫栖危幕上,重来要趁卷帘时。

傍人门户终非计,待到秋风往已迟。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