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暮山秋翠重,少焉月作冰轮涌。
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
齿应衔环舌卷桂,两鬓西风心一寸。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
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
恐君夜残亦仙去,弃米叫云空目送。
隔岸暮山秋翠重,少焉月作冰轮涌。
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
齿应衔环舌卷桂,两鬓西风心一寸。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
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
恐君夜残亦仙去,弃米叫云空目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傍晚时分,隔岸秋色浓重的暮山景象,以及月亮从水面缓缓升起的壮丽情景。通过“白帢”、“绛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豪情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齿应衔环舌卷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仿佛口中含着桂香,言辞中透露出淡淡的香气。“两鬓西风心一寸”,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风霜,内心却保持着一份宁静与坚定。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淡泊态度,更欣赏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之美。风吹过树林,树叶轻轻摇曳,这种自然的声音,比任何乐器演奏都更加悦耳动听。
最后,“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余音绕梁,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美妙的旋律所覆盖,即使在百里之外也能感受到这份清新的气息。而“风露清冥人跨凤”则象征着诗人超越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如同乘风飞翔的仙人,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
君子同祖兄,幼小未相识。
大父即世时,相见客堂侧。
君年十四五,来此共晨夕。
惟予及佑之,与君最莫逆。
转眼各分飞,君颇不自惜。
数年事樗蒲,衣履拚一掷。
数年歌饭牛,身执奴隶役。
骏马堕深堑,跃起势腾踯。
奋足向康衢,回首万钧力。
折节肃至忠,见赏高季迪。
香山白先生,雅意勤指拭。
濯淖污泥中,还为光明璧。
存心既愈坚,饥寒亦愈迫。
枵腹谈诗书,谋道且谋食。
文坛既拔帜,家乃徒四壁。
浪迹游兰陵,交游尽硕德。
笔耕既逢年,家储有担石。
心惊我后人,举案恒戚戚。
倾囊购侍姬,再索而再得。
得子囊复空,杏林谈命脉。
青箱易砚田,未免为人惑。
救贫更益贫,贫病转相逼。
握手半月馀,悲哉已易箦。
屈指数十年,回首空今昔。
《追挽树参兄》【清·曹廷梓】君子同祖兄,幼小未相识。大父即世时,相见客堂侧。君年十四五,来此共晨夕。惟予及佑之,与君最莫逆。转眼各分飞,君颇不自惜。数年事樗蒲,衣履拚一掷。数年歌饭牛,身执奴隶役。骏马堕深堑,跃起势腾踯。奋足向康衢,回首万钧力。折节肃至忠,见赏高季迪。香山白先生,雅意勤指拭。濯淖污泥中,还为光明璧。存心既愈坚,饥寒亦愈迫。枵腹谈诗书,谋道且谋食。文坛既拔帜,家乃徒四壁。浪迹游兰陵,交游尽硕德。笔耕既逢年,家储有担石。心惊我后人,举案恒戚戚。倾囊购侍姬,再索而再得。得子囊复空,杏林谈命脉。青箱易砚田,未免为人惑。救贫更益贫,贫病转相逼。握手半月馀,悲哉已易箦。屈指数十年,回首空今昔。
https://shici.929r.com/shici/EVIw1Z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