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歌行路难,什百之端歌一端。
丈夫委质事天子,岂谓当由左右始。
九重邃远壅蔽多,疏贱孤臣竟谁恃。
君不见贾谊上书谈世务,汉皇欣然绛灌怒。
秪言旦暮即公卿,一麾却作长沙傅。
又不见董生硁硁守廉直,儒者安知丞相力。
白头不得里中卧,远徙胶西骄主国。
二公之事略无异,史策纷纷多此类。
馀风积习传至今,覆辙危机在平地。
沛国迂儒不晓事,酷信丘轲泥文字。
往年抗疏撄逆鳞,赐玦归来十二春。
岂无高足据要津,未肯低眉干贵人。
贵人方寸九折坂,况我三轮行不远。
帝阍无路欲何之,五岳寻仙未应晚。
我歌行路难,什百之端歌一端。
丈夫委质事天子,岂谓当由左右始。
九重邃远壅蔽多,疏贱孤臣竟谁恃。
君不见贾谊上书谈世务,汉皇欣然绛灌怒。
秪言旦暮即公卿,一麾却作长沙傅。
又不见董生硁硁守廉直,儒者安知丞相力。
白头不得里中卧,远徙胶西骄主国。
二公之事略无异,史策纷纷多此类。
馀风积习传至今,覆辙危机在平地。
沛国迂儒不晓事,酷信丘轲泥文字。
往年抗疏撄逆鳞,赐玦归来十二春。
岂无高足据要津,未肯低眉干贵人。
贵人方寸九折坂,况我三轮行不远。
帝阍无路欲何之,五岳寻仙未应晚。
这首明代薛蕙的《行路难(其二)》以行路为喻,表达了对仕途坎坷和贤能被埋没的感慨。诗人以“什百之端歌一端”开篇,感叹个人命运如同行路中的艰难,即使是微小的才华也可能被忽视。他指出,臣子虽忠心侍奉天子,但升迁并非仅凭左右亲近,而是易受权贵阻隔。
诗人引用贾谊和董生的事例,说明即使才智出众如贾谊,上书献策后也遭贬谪;董生坚守廉洁,结果却被流放到偏远之地。这两位贤士的经历暗示了当时朝廷的用人机制存在弊端,贤良之士往往难以得到公正对待。
接着,诗人批评那些拘泥于书本、不知变通的儒者,以及自己因直言进谏而遭受的挫折。他自比为车轮,暗示自己处境艰难,前途不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即使想要寻求出路,也似乎无门可入,只能寄希望于隐居或寻求仙道。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揭示了官场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展现了作者对于仕途险恶和人才埋没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