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榻有妙致,脱冠论古情。
羁愁一杯尽,好句万人惊。
谈麈初未厌,樯乌俄小征。
遥怜柁楼底,别夜月孤明。
悬榻有妙致,脱冠论古情。
羁愁一杯尽,好句万人惊。
谈麈初未厌,樯乌俄小征。
遥怜柁楼底,别夜月孤明。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吴则礼所作,名为《次李德充别刘长因韵》。从其内容和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
首句“悬榻有妙致”中的“悬榻”,意指远行的人所乘坐的车辆或船只,而“妙致”则暗示着离别时的情感纠葛。第二句“脱冠论古情”表明诗人在与友人的告别过程中,甚至不顾形象地摘下帽子,以一种放松的态度回忆和讨论古代的深情故事。
第三句“羁愁一杯尽”则是说通过饮酒来消解因离别而生的忧愁。这里的“羁愁”指的是因思念朋友而产生的情感,诗人用“一杯尽”来形容这种情感虽然深沉,但在酒精的作用下得到了暂时的释放。
接下来的“好句万人惊”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所作之诗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共鸣和赞赏,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普遍的情感—离别之痛。
第五句“谈麈初未厌”中的“谈麈”,即是说对朋友间的美好时光还没有感到疲倦。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他对友谊深刻而持久的珍视。
六七两句“樯乌俄小征,遥怜柁楼底”则描绘了一种景象:在远方的小路上,有乌鸦飞过,这可能暗示着某种不祥之兆;“遥怜柁楼底”则是说诗人对朋友所住的楼房感到怀念,即使是在朋友离开之后。
最后两句“别夜月孤明,春风不相闻”则形容了离别之夜的清冷和寂静。这里的“别夜”,即指告别之夜;“月孤明”则是说月亮在空中显得格外地清晰与孤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感。而最后一句“春风不相闻”则表达了朋友之间因为距离而无法共享即将到来的春天和那份温暖。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离别带来的一种无奈与孤独。
不必相逢啸语春,本然心迹自相亲。
青山我已卧三载,白社君今与一人。
乱后事非京国旧,雨馀秋共客愁新。
躬耕谷口云应满,何处堪寻郑子真。
熊非清渭逢何暮,龙卧南阳去不还。
年少官游今郡守,蔚然惟在立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