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天北路悠悠,杖剑南来欲尽头。
兰棹拨穿袁渚月,芒鞋踏破谢山秋。
五湖风景归吟兴,三岛云烟放眼收。
见说子瞻多汗漫,平生奇绝在兹游。
天南天北路悠悠,杖剑南来欲尽头。
兰棹拨穿袁渚月,芒鞋踏破谢山秋。
五湖风景归吟兴,三岛云烟放眼收。
见说子瞻多汗漫,平生奇绝在兹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从北向南行走,最终到达南方的旅程。他手持长剑,穿越了遥远的道路,最终来到了南方的尽头。诗中通过“兰棹拨穿袁渚月”和“芒鞋踏破谢山秋”,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夜晚月光下的袁渚和秋天的谢山,充满了诗意的想象。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与赞美,“五湖风景归吟兴”,他期待着在五湖的美景中激发创作的灵感。“三岛云烟放眼收”,则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将三岛的云烟尽收眼底的壮丽景象。
最后,诗人引用苏轼(子瞻)的“多汗漫”来形容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态度,表示自己一生追求的奇绝之处,都在这次旅行中得到了体现。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旅行经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
人物冠江左,正始有遗音。
谪仙风味,洒然那受一尘侵。
倚马文章天与,霏屑谈辞云委,宣室为虚襟。
小驻外台节,聊屈济时心。记长庚,曾入梦,恰而今。
橙黄橘绿,可人风物是秋深。
九日明朝佳节,得得天教好景,供与醉时吟。
从此寿千岁,一岁一登临。
偏屋支岩稳,斜廊引路通。
虚明疑贮月,凄冷自迎风。
六月尤宜此,红尘不到中。
洒然无热恼,坐我广寒宫。
放舟弄清泚,始觉南风清。
白云认乡树,永念随父兄。
一梦三十载,将老犹远行。
聊将郑卫耳,一听新蝉鸣。
空怀烟霞想,下及飞鸿征。
多公久要谊,献纻复班荆。
茅屋照野水,寒窗抱深明。
相期脱羁网,岂肯缚簪婴。
此生才一戏,万物何营营。
我行别良友,执袂中心怦。
公来贻新诗,折柳何多情。
他时簪还盍,莫忘岁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