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生无数,萧萧一径新。
阴繁催短日,地僻断飞尘。
磐石兼容客,幽禽不避人。
君能烂漫醉,当及七贤真。
翠竹生无数,萧萧一径新。
阴繁催短日,地僻断飞尘。
磐石兼容客,幽禽不避人。
君能烂漫醉,当及七贤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竹林小径景象,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刘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独特魅力和隐逸之趣。
首句“翠竹生无数”,开门见山,点明了竹林的茂盛与生机勃勃,无数翠竹在阳光下摇曳生姿,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绿意盎然的画面。接着,“萧萧一径新”则进一步渲染了竹径的清新与宁静,竹叶轻轻摇动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轻声细语,引领着人们步入这片幽静之地。
“阴繁催短日,地僻断飞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竹林深处的幽静与远离尘嚣的氛围。竹林遮天蔽日,使得光线变得柔和而短暂,同时也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尘埃,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磐石兼容客,幽禽不避人”则展现了竹林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磐石作为休息之所,接纳了来访的客人,而栖息于此的幽禽也不惧人类的接近,生动地描绘出一片人鸟同乐的和谐景象。
最后,“君能烂漫醉,当及七贤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相聚、畅饮欢歌的向往,希望与友人一同沉浸在这片竹林之中,享受自然之美,如同古代七贤般自由洒脱,忘却尘世烦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情趣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心浮易动,熟景难忘。驱驰镇日忙忙。
已过中年,有若日暮之光。
恰如残灯怕晓,似风飘、败叶凋黄。
最苦处,叹星移物换,人被无常。
识破寻归出路,向玄门恳切,讨论仙方。
付汝亲传,宁心静室消详。
拟拭冰台莹彻,现神光、混入灵阳。
圆明显得,长生久视,永劫安康。
水滑春融,见笙歌过处,一点娇红。
惊传木兰身上,擎出芙蓉。
嫣然半面,甚波光、摇荡帘栊。
惟属取,知情晚炤,穿窗常近芳容。
自喜凌波未动,趁牙樯宛转,已渡桥东。
应怜冶游醉客,踏破芳茸。
彩云渐远,望归帆、怨极西风。
都道是、甄妃出浴,不知此赋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