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滑春融,见笙歌过处,一点娇红。
惊传木兰身上,擎出芙蓉。
嫣然半面,甚波光、摇荡帘栊。
惟属取,知情晚炤,穿窗常近芳容。
自喜凌波未动,趁牙樯宛转,已渡桥东。
应怜冶游醉客,踏破芳茸。
彩云渐远,望归帆、怨极西风。
都道是、甄妃出浴,不知此赋谁工。
水滑春融,见笙歌过处,一点娇红。
惊传木兰身上,擎出芙蓉。
嫣然半面,甚波光、摇荡帘栊。
惟属取,知情晚炤,穿窗常近芳容。
自喜凌波未动,趁牙樯宛转,已渡桥东。
应怜冶游醉客,踏破芳茸。
彩云渐远,望归帆、怨极西风。
都道是、甄妃出浴,不知此赋谁工。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作《汉宫春·其三·船上美人》描绘了一幅春水泛舟、笙歌悠扬的水上美景。"水滑春融"四字,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河水流淌,温暖融化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奠定了轻盈而温馨的基调。
"见笙歌过处,一点娇红",通过笙歌和一抹鲜艳的红色,暗示了船上的女子身着华丽,容貌出众。"惊传木兰身上,擎出芙蓉",以木兰代指女子的勇美,芙蓉比喻她的清雅,形象地刻画了她的美丽与气质。
"嫣然半面,甚波光、摇荡帘栊",进一步描绘女子的微笑如花,她的眼神和笑容如同波光在帘栊间摇曳,引人遐想。"惟属取,知情晚炤,穿窗常近芳容",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倾慕,希望夜晚的月光照进窗户,常常照见她的容颜。
接下来,诗人借"自喜凌波未动,趁牙樯宛转,已渡桥东",描述自己乘船跟随美人,欣赏沿途风景,流露出愉悦之情。"应怜冶游醉客,踏破芳茸",则暗示了其他游玩者对美人的追逐,可能破坏了周围的宁静。
最后,"彩云渐远,望归帆、怨极西风",以彩云和西风象征女子离去,诗人内心充满遗憾和思念。"都道是、甄妃出浴,不知此赋谁工",借用甄妃出浴的典故,赞美女子的清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写出这样佳作的自谦。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水上美人的形象,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体现了徐石麒的词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