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蔓行多露,虫声报早秋。
明河斜未转,大火巳西流。
欲作传杯饮,谁能秉烛游。
清晨拂鞍马,适野拟消忧。
草蔓行多露,虫声报早秋。
明河斜未转,大火巳西流。
欲作传杯饮,谁能秉烛游。
清晨拂鞍马,适野拟消忧。
这首《秋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凉意。首联“草蔓行多露,虫声报早秋”通过露水和虫鸣两种自然现象,巧妙地传达出秋天的来临,露水沾湿了草叶,虫鸣声中透露着季节的更替。颔联“明河斜未转,大火已西流”运用天文现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银河斜挂天际,南斗星(大火)已经向西方移动,暗示着夜晚的深沉与时间的推移。
颈联“欲作传杯饮,谁能秉烛游”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夜晚饮酒畅谈的欲望,但又因外界环境的限制而难以实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尾联“清晨拂鞍马,适野拟消忧”则以清晨骑马出游的情景结束,暗示诗人试图通过自然界的接触来排解心中的忧虑,展现出一种寻求解脱与自我慰藉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