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周时立归文江》
《送周时立归文江》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古风

远游送将归,翩然辞国都。

迢迢越山川,靡靡涉长途。

秋风动原野,残暑犹未除。

玄蝉号树端,候雁翔且呼。

岂伊念朋好,况复怀友于。

停杯且未别,握手谩踟蹰。

西江几千里,云水渺重湖。

子行日以远,会面日以疏。

及家虽云乐,我怀将何如。

旧乡未即返,南望增郁纡。

归哉倘相忆,为我致双鱼。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送周时立归文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场景与情感。

首句“远游送将归,翩然辞国都”,开篇即点明了主题——送别即将归乡的朋友。诗人以“翩然”二字形容友人的离去,既展现了友人归途中的轻盈姿态,也暗含了对友人归乡心情的深切理解与祝福。

接着,“迢迢越山川,靡靡涉长途”两句,通过描绘友人穿越山川、跋涉长路的艰难旅程,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不舍与对友人安全抵达的深深祝愿。

“秋风动原野,残暑犹未除”描绘了送别时节的景象,秋风起,暑气消,自然界的更替映照着友人归乡的季节变换,也寓意着人生旅途的不断更迭。

“玄蝉号树端,候雁翔且呼”以蝉鸣和雁叫作为背景音符,增添了诗境的生动性和季节感,同时也象征着友人归乡的信号,以及诗人对友人归途的牵挂与期待。

“岂伊念朋好,况复怀友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理解与感慨,即使在分别之际,心中仍挂念着彼此的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谊与人文关怀。

“停杯且未别,握手谩踟蹰”写出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与友人相对无言,只能通过握手表达心中的千言万语,体现了离别时刻的深情与无奈。

“西江几千里,云水渺重湖”描绘了友人归途的遥远与辽阔,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担忧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憧憬。

“子行日以远,会面日以疏”预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友人与自己相聚的机会将越来越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

“及家虽云乐,我怀将何如”则从友人的角度出发,设想友人归家后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自己内心情感的不确定与复杂情绪。

“旧乡未即返,南望增郁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可能面临的思乡之情,以及自己对友人归途的牵挂与担忧。

最后,“归哉倘相忆,为我致双鱼”以寄鱼为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在归乡途中或归家后能想起自己,并通过书信传达思念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桂隐纪咏·北园

地势本居中,因湖别南北。
三十六计中,吾今计为得。

(0)

桂隐纪咏·粲金亭

柘弹黄金子,谁将满树装。
珍禽来往惯,风落不惊忙。

(0)

桂隐纪咏·读易轩

大易缘何有,难逃此问中。
不从横画会,爻象总能通。

(0)

桂隐纪咏·翠樾堂

宝画光腾处,乔林更碧峦。
权衡主人福,压尽世间官。

(0)

桂隐纪咏·俯巢轩

化国舒长日,林隈分外知。
年年庭荫匝,数遍鹊寻儿。

(0)

桂隐纪咏·抚鹤亭

立缟芳桂阴,置汝固已当。
他年莫姓丁,止厕子侄行。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