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鼓昔登坛,巍哉中山,忆曾铁舰金戈,吴下论功王浚最;
幽明今异路,行矣元伯,知否素车白马,灵前痛哭巨卿来。
鼙鼓昔登坛,巍哉中山,忆曾铁舰金戈,吴下论功王浚最;
幽明今异路,行矣元伯,知否素车白马,灵前痛哭巨卿来。
此挽联以沉稳之笔触,哀悼逝者,赞颂其生前功绩,同时亦透露出对亡者身后之事的深切关怀与缅怀。上联“鼙鼓昔登坛,巍哉中山”开篇即以历史背景引入,将逝者置于宏大的历史舞台之上,通过“登坛”这一军事行动的隐喻,赞扬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贡献。“忆曾铁舰金戈,吴下论功王浚最”进一步强调了逝者的卓越成就,将其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王浚相提并论,显示其功勋卓著,影响深远。
下联“幽明今异路,行矣元伯”则转向对逝者离世后的哀思,以“幽明”对比,暗示生与死的界限,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不舍与哀痛。“知否素车白马,灵前痛哭巨卿来”则以具体场景描绘,预想在逝者灵前,友人或后辈会以素车白马为礼,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仿佛巨卿(古人对挚友的尊称)的灵魂也会前来凭吊,以此寄托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高度评价了逝者的生平功绩,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怀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友情及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初辟明堂见帝轩,此时宁得恋丘园。
程文懒谒春官氏,决策思干法扆尊。
千古声名传鹗表,四方豪俊望龙门。
若趋丹陛承清问,何以酬知或敢言。
花间鸟语愁泥滑,屋上鸠鸣厌雨多。
坐见残春一如此,可怜吾意已蹉跎。
萧条两鬓霜后草,潋滟十分金卷荷。
此物犹能慰衰老,稍晴相约屡相过。
冻云浓厚朔风严,粉揉琼霙扑绮檐。
斗变至和缘帝力,迎知上瑞协人占。
晚归渔市蓑衣重,晓上旗亭酒价添。
更待三英同胜赏,翩翩赋笔紫毫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