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同泡沤,本诸释氏说。
人生泛虚舟,老庄旨颇彻。
眼前即是道,底用譬空设。
昨夜卧舟中,酣梦无殊别。
梦中行百里,那识路拗折。
蘧然觉推枕,便是小生灭。
昨从何处来,境界已悬绝。
风水不暂停,帆影去如瞥。
世界同泡沤,本诸释氏说。
人生泛虚舟,老庄旨颇彻。
眼前即是道,底用譬空设。
昨夜卧舟中,酣梦无殊别。
梦中行百里,那识路拗折。
蘧然觉推枕,便是小生灭。
昨从何处来,境界已悬绝。
风水不暂停,帆影去如瞥。
这首清代诗人汪为霖的《舟中晓起偶成》以佛教和道家思想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梦境虚幻的深刻理解。首句“世界同泡沤”引用佛家比喻,世间万物如同泡沫般短暂易逝。接着,“人生泛虚舟”形象地描绘了人在世间的漂泊状态,暗示人生的无常。老庄哲学中的“眼前即是道”强调当下即真理,无需过多的比喻和空谈。
诗中通过“昨夜卧舟中,酣梦无殊别”,诗人描述了夜晚在舟中的梦境,即使梦境中行走千里,醒来后却发现现实与梦境并无太大分别。诗人以“蘧然觉推枕”表达瞬间醒悟,意识到生命的瞬息万变和个人存在的消亡。最后两句“昨从何处来,境界已悬绝”和“风水不暂停,帆影去如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人生如梦、时光流逝的感觉,水面上的风帆移动迅速,象征着生命的匆忙。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寓哲理于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梦幻本质的独特感悟。
吾祖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
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
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
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卑飞难傍天阍。
但勃窣衔香拜圣门。
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
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
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