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过半,萧条甚往年。
无风荡白日,不雨失青天。
边塞还鼙鼓,侯家自管弦。
命轻微病后,心老欲归前。
对酒多仍怯,看花艳更怜。
祇应长兀兀,一室坐安禅。
二月春过半,萧条甚往年。
无风荡白日,不雨失青天。
边塞还鼙鼓,侯家自管弦。
命轻微病后,心老欲归前。
对酒多仍怯,看花艳更怜。
祇应长兀兀,一室坐安禅。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伤春四首(其一)》描绘了春天过半时的萧瑟景象,与往常相比显得格外凄凉。"无风荡白日,不雨失青天",通过描绘没有风的静止和没有雨的蓝天,渲染出一种寂静而压抑的氛围。接下来,诗人将边塞的战鼓声与侯门的宴乐声相对照,暗示了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无奈。
诗人自身在病后心境更加敏感,"命轻微病后,心老欲归前",流露出对生命的脆弱和对归隐的渴望。面对美酒和盛开的花朵,他却感到胆怯和怜惜,反映出内心的矛盾与哀愁。最后,诗人选择在孤独中静坐冥想,"祇应长兀兀,一室坐安禅",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凋零和诗人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