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刑次骨政如虎,六合瓦分访前主。
龙蛇五年垓下定,尺地寸天皆汉土。
青门抱瓮等齐民,赍志肯教重屈身。
采薇昔日首阳下,岂谓周武惭商辛。
为臣委质贰乃辟,况我陪封存故国。
不知荒虐但知君,可卷随人心匪席。
每开汗简为潸然,出处真成不愧天。
袖手叵堪馀伎痒,往吊酂侯消未然。
高皇漫道群雄祖,何似萧王更英武。
一相不能推赤心,终至遭君玩掌股。
君不见臧文仲,厚禄知贤不能共。
千古难辞窃位讥,我为酂侯还忸怩。
秦刑次骨政如虎,六合瓦分访前主。
龙蛇五年垓下定,尺地寸天皆汉土。
青门抱瓮等齐民,赍志肯教重屈身。
采薇昔日首阳下,岂谓周武惭商辛。
为臣委质贰乃辟,况我陪封存故国。
不知荒虐但知君,可卷随人心匪席。
每开汗简为潸然,出处真成不愧天。
袖手叵堪馀伎痒,往吊酂侯消未然。
高皇漫道群雄祖,何似萧王更英武。
一相不能推赤心,终至遭君玩掌股。
君不见臧文仲,厚禄知贤不能共。
千古难辞窃位讥,我为酂侯还忸怩。
这首宋代诗人陈长方的《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以历史人物萧何和召平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与明智选择的赞扬。首句“秦刑次骨政如虎”,形象描绘了秦朝严苛的刑法,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接着,“六合瓦分访前主”暗指秦朝灭亡,天下分裂,而“龙蛇五年垓下定”则点出刘邦在垓下之战中的胜利,标志着汉朝的建立。
诗人将召平比作“青门抱瓮”的平民百姓,他虽曾为秦官,却能放下身份,不重蹈覆辙,这体现了他的明智抉择。“采薇昔日首阳下”引用召平在秦亡后隐居的故事,表达他对商纣王的不屑以及对周武王的敬仰。诗人认为,作为臣子应忠于国家,即使身处边缘,也应保持忠诚,这是“可卷随人心匪席”的原则。
“出处真成不愧天”赞美召平的选择无愧于天地,而“袖手叵堪馀伎痒,往吊酂侯消未然”则表达了诗人对萧何未能推心置腹任用人才的遗憾,同时也对萧何的权势有所批评。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萧何与萧王(即刘邦)的英明,指出萧何虽贵为丞相,但未能共享赤诚,最终导致被轻视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寓言式地阐述了忠诚、明智和用人之道,具有深刻的道德寓意和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