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得餐宿,如马初脱羁。
百客赴一店,视面各惨黧。
出门步平野,莫辨沙与晖。
但觉黄浩浩,一色无东西。
麦草向春碧,轮碾枯不肥。
背阜城势洼,尘密烟火稀。
回顾枥下驹,哀鸣尚怀归。
人岂无家室,胡乃千里驰?
离乡等弦筈,徇俗空脂韦。
何如天际鸿,不碍浮云飞。
下车得餐宿,如马初脱羁。
百客赴一店,视面各惨黧。
出门步平野,莫辨沙与晖。
但觉黄浩浩,一色无东西。
麦草向春碧,轮碾枯不肥。
背阜城势洼,尘密烟火稀。
回顾枥下驹,哀鸣尚怀归。
人岂无家室,胡乃千里驰?
离乡等弦筈,徇俗空脂韦。
何如天际鸿,不碍浮云飞。
此诗描绘了诗人从车中下来后所见的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首句“下车得餐宿,如马初脱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得以自由行动的感受。接着,“百客赴一店,视面各惨黧”描绘了旅途中人烟稀少,面容憔悴的场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
“出门步平野,莫辨沙与晖”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荒凉与迷茫,诗人独自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上,连沙与日晖都难以分辨,突显出环境的单调与孤独。而“但觉黄浩浩,一色无东西”则通过色彩的描写,强调了视野的局限和内心的空旷。
“麦草向春碧,轮碾枯不肥”转而描绘了田野上的生机与衰败并存的景象,绿意盎然的麦草与被碾压得干枯的土地形成对比,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循环。随后,“背阜城势洼,尘密烟火稀”则将视角转向城市,描绘了低矮的城墙、稀疏的人烟和浓厚的尘土,反映了社会的沉寂与冷漠。
“回顾枥下驹,哀鸣尚怀归”通过马匹的哀鸣,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即使身处异乡,内心深处仍渴望回归。最后,“人岂无家室,胡乃千里驰?”提出了对人们远离家乡、奔波于远方的疑问,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思考。“离乡等弦筈,徇俗空脂韦”则揭示了人们为了适应世俗而放弃自我,如同弦箭等待发射,却失去了原有的弹性与生命力。
“何如天际鸿,不碍浮云飞”以天边飞翔的大雁为喻,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像大雁一样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飞翔。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想。
行行点点,问谁将淡墨,凭空洒遍。
雪压危桥,月晕闲庭,描写春愁秋怨。
芦花港浅参差过,还认是、掠波归燕。
带斜阳、时近南楼界出,一绳天远。
总使悬针垂露,只模糊不辨,隶虫符篆。
写上征衫,落到寒砧,可也寄封书便。
惊弦任尔高飞起,原依约、晴川荒甸。
最销魂、暮雨朝云,吹堕平沙难见。
杏雨桃风,好园林,春光如画。
把当年,兰亭曲水,新翻佳话。
女伴喜传青鸟字,夫人肯降红鸾驾。
道今朝,美景与良辰,千金价。牡丹砌,荼蘼架。
紫燕语,黄鹂骂。又何须丝竹,舞台歌榭。
闺秀尽同张氏妹,论诗更有多才谢。
恨香车,指日上皇都,分离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