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里,瞥看天河流无竭。
忽见耿耿洪波,泼滟滟底昭彻。向西方也,玉花结。
灌出黄芽色非担,甲尖上抟白雪。
有此一个灵童,摆手亲自去折。害风儿,怎生说。
二更里,瞥看天河流无竭。
忽见耿耿洪波,泼滟滟底昭彻。向西方也,玉花结。
灌出黄芽色非担,甲尖上抟白雪。
有此一个灵童,摆手亲自去折。害风儿,怎生说。
这首元代王哲的《川拨棹》描绘了一幅夜晚水边的奇幻景象。"二更里,瞥看天河流无竭",诗人以深夜时分为背景,展现出江河的浩渺与不息。"忽见耿耿洪波,泼滟滟底昭彻",运用生动的形容词,描绘了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清澈见底。
"向西方也,玉花结",可能指的是月亮的光芒如玉花般凝聚,暗示着神秘的夜空。接下来的"灌出黄芽色非担,甲尖上抟白雪",可能是在描绘某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比如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起黄色的光芒,犹如黄芽或白雪。
"有此一个灵童,摆手亲自去折",这里的"灵童"可能是诗人的想象,形象地表现出对这奇妙景象的惊叹和亲近。最后的"害风儿,怎生说",可能是诗人对旁人无法理解这种美景的感慨,或者自问如何用言语传达这份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富有诗意和哲理。
鱼轩海上遥,鸾影月中销。
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
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箫。
画翣无留影,铭旌已度桥。
白石盘盘磴,清香树树梅。
山深不吟赏,辜负委苍苔。
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
与君皆是思归客,拭泪看花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