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送人行,马上远山,也把晴蛾淡扫。
惜别情悰,中酒心期,自己殊难分晓。
一路相随,总输与、道旁春草。来早。
怕梦里花多,意中人少。
计日迤逦吴关,和燕子杨花,一群齐到。
翠篷推处,白舫摇时,两岸露桃红小。
半幅蒲帆,浑疑是、掠波沙鸟。尤好。
京口驿、鲚鱼上了。
为送人行,马上远山,也把晴蛾淡扫。
惜别情悰,中酒心期,自己殊难分晓。
一路相随,总输与、道旁春草。来早。
怕梦里花多,意中人少。
计日迤逦吴关,和燕子杨花,一群齐到。
翠篷推处,白舫摇时,两岸露桃红小。
半幅蒲帆,浑疑是、掠波沙鸟。尤好。
京口驿、鲚鱼上了。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词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为送人行,马上远山,也把晴蛾淡扫。”开篇即以送别为主题,马背上远山如画,晴空下的山峦仿佛被淡扫过一般,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惜别情悰,中酒心期,自己殊难分晓。”表达了送别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难以言表。
“一路相随,总输与、道旁春草。”送行人与被送者一同前行,但似乎总是比不上沿途的春草,暗示了送别时的无力感。接下来,“来早。怕梦里花多,意中人少。”进一步深化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担心在梦中见到的花朵虽多,但真正想念的人却寥寥无几。
“计日迤逦吴关,和燕子杨花,一群齐到。”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到达了吴地,与燕子、杨花一同抵达,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随后,“翠篷推处,白舫摇时,两岸露桃红小。”描绘了船只航行的场景,翠绿的船篷、摇曳的白舫,两岸桃花点缀,色彩鲜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
最后,“半幅蒲帆,浑疑是、掠波沙鸟。尤好。京口驿、鲚鱼上了。”蒲帆在水面轻轻掠过,仿佛是掠过水面的沙鸟,形象生动。京口驿到了,鲚鱼已经上桌,这里的细节描写,既体现了旅途的劳顿,又蕴含着对美食的期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和旅途中的自然美景,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于佛曾闻法,因诗遂得贫。
若为三尺喙,不了百年身。
在昔玄真子,如今主水神。
饭馀茶又熟,不学泪沾巾。
穷巷厌多雨,颓垣藜藿生。
蜩螗饱风露,晏景一何清。
坐指岁芳歇,羁人心骨惊。
所怀不可见,东州闻政声。
三年但弦歌,百里称神明。
风月动高兴,诗章时一鸣。
天葩落健笔,直与春工争。
浑河失故渠,怒水方纵横。
难凭束苇济,跬步万里程。
梦想不知远,笑谈何可并。
赖有西飞翰,尺纸缄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