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南古驿杨柳青,青青直过青县城。
县城隐隐不可见,绕柳人家住郊甸。
豢驴饲犊槽满麸,泥砾匝地多榛芜,池为浴湢黄流污。
丫髻童子负长梃,裹体趯跃同游凫。
蝇声甍甍蛙阁阁,瓜棚倒岸豆荚落。
居民墨首性剽掠,走索抛砖恣娱乐。
杀人不用七尺刀,寸水可作千寻涛。
沧州城中一夜火,三千甲马头颅焦。
赁田种秫隐名姓,见人不敢称雄豪。
村南古驿杨柳青,青青直过青县城。
县城隐隐不可见,绕柳人家住郊甸。
豢驴饲犊槽满麸,泥砾匝地多榛芜,池为浴湢黄流污。
丫髻童子负长梃,裹体趯跃同游凫。
蝇声甍甍蛙阁阁,瓜棚倒岸豆荚落。
居民墨首性剽掠,走索抛砖恣娱乐。
杀人不用七尺刀,寸水可作千寻涛。
沧州城中一夜火,三千甲马头颅焦。
赁田种秫隐名姓,见人不敢称雄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村庄、驿站、杨柳、县城、农舍、牲畜、儿童、池塘、瓜棚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首句“村南古驿杨柳青”,点明地点和季节,古驿站旁的杨柳正值青翠之时,预示着生机与活力。接着,“青青直过青县城”描绘了杨柳延伸至县城的情景,县城的隐约可见,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随后的“县城隐隐不可见,绕柳人家住郊甸”进一步丰富了场景,将县城与周边的村落联系起来,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画卷。
“豢驴饲犊槽满麸,泥砾匝地多榛芜,池为浴湢黄流污”几句,通过描写牲畜、泥土、池塘等自然景观,以及“池为浴湢黄流污”的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朴素与原始。接着,“丫髻童子负长梃,裹体趯跃同游凫”描绘了儿童在池塘边嬉戏的场景,充满了童真与欢乐。
“蝇声甍甍蛙阁阁,瓜棚倒岸豆荚落”两句,通过声音和植物的凋零,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循环。最后,“居民墨首性剽掠,走索抛砖恣娱乐。杀人不用七尺刀,寸水可作千寻涛”几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现象的多样性,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沧州城中一夜火,三千甲马头颅焦”一句,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最后,“赁田种秫隐名姓,见人不敢称雄豪”表达了农民的隐忍与谦逊,以及对社会地位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样面貌,既有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人性的探讨和社会现象的反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问南朝多少,朱户雕梁,乱蓬残甓。
此阁巍然,记平原遗迹。
惜赏高云,留欢晴月,好句莓苔碧。
销夜图书,试春帘幕,坐人百尺。
晨鼓初阑,葛巾无事,纵览湖山,盱衡今昔。
鲁国当年,未骂淮西贼。
韵海新翻,镜源初就,慷慨尚书笔。
大节千秋,危楼几代,倚栏长息。
晓气凝寒,春阴酿雨,庭院陡然凄绝。
钩闲斗帐,奁闭金虫,儿女麻衣如雪。
追忆私语清宵,世世生生,肯教孤孑。
叹同林栖鸟,一朝分影,空余鹃血。
那忍见、花发新枝,枕回残梦,几阵廉纤未歇。
雕檐淅沥,万缕千丝,滴入愁肠百结。
谁料魂消好春,半臂犹温,三生重说。
最伤心又报,芳原打取,榆钱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