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番风取次来,梅花落尽杏花开。
画梁无数空巢在,社雨萧萧燕未回。
廿四番风取次来,梅花落尽杏花开。
画梁无数空巢在,社雨萧萧燕未回。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春日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与自然生态的循环。
首句“廿四番风取次来”,巧妙地运用了“廿四番风”这一概念,指二十四节气中的风,形象地说明了春风的连续吹拂,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取次来”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轻柔与持续,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缓缓唤醒沉睡的大地。
接着,“梅花落尽杏花开”,通过梅花与杏花的交替开放,展现了春季从寒冷到温暖的变化过程。梅花的凋谢象征着冬去春来,而杏花的绽放则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到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换,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画梁无数空巢在”,诗人将视线转向乡村的建筑——画梁上的空巢。这里不仅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季节更替中生物活动的规律性。空巢的存在,既是对过往生活痕迹的回顾,也是对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期待。
最后,“社雨萧萧燕未回”,通过描述春雨中的燕子尚未归巢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季节变化的主题。社雨,即春分前后的一场雨,象征着春天的正式开始。燕子未归巢,可能是因为春雨的干扰,也可能是在寻找新的筑巢地点。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蕴含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春日的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对季节更替、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
斗大荒城,线长流水,西风乱颤秋杨。
微云里,新雁两三行。
过了茱萸节后,算只有、今日晴光。
登临久,江天欲暮,红树冷斜阳。
同君摅望眼,百年鸥鹭,几度沧桑。
便赤松而在,鬓发应霜。
况是无头没绪,才人意、多少悲凉。
渔歌起,樵歌荅响,点点下牛羊。
整日恹恹,寻不出、病在何处。
苦挨着、碎雨零风,恁般凄楚。
别燕离鸿悲故土,春花秋月伤禾黍。
羡鹣鹣、对对自双双,常相伍。心头事,何须数。
昔时恩,难枚举。纵盟深山海,空言无补。
青鸟音遥魂梦杳,蓬瀛人隔云山阻。
任一生、未了又重期,空辜汝。
入夜风凉,亭孤屋小,月明庭里。
虞姬一阕,黯黯笛声盈耳。
猛思量、虞兮奈何,霸王事业犹如此。
况等閒绣绂,儿曹黄卷,那堪芬齿。残罍。烟和水。
但稳卧沧江,暮云都紫。倏然梦觉,长啸一声而已。
正溪边、瑶草芊芊,伴清閒鹿群鹭侣。
问先生、活计如何,酒熟烹双鲤。
淫书蠹字,到如今悔读,南华第一。
有客翘关能负鼎,用尽生平全力。
吾爱吾庐,卿从卿法,子羽来头责。
黄帘绿幕,但须知白守黑。
堪爱窘蠢迂疏,送人作郡,群鬼揶揄剧。
钿谷金鱼珠勒马,曾到大槐安国。
蛇亦名龙,鸱先得鼠,何苦将人嚇。
盱衡今古,春华难比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