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时运四首,并引·其四》
《和陶时运四首,并引·其四》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四言诗

旦朝丁丁,谁款我庐。子孙远至,笑语纷如。

剪䰂垂髫,覆此瓠壶。三年一梦,乃复见余。

(0)
注释
旦朝:清晨。
丁丁:形容敲击声。
款:拜访,探访。
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指作者的居所。
子孙远至:子孙们从远方归来。
笑语纷如:笑声和谈话声不断。
剪䰂垂髫:剪发的孩子们,泛指幼童。
覆:覆盖,此处可能指孩子们玩耍或装饰。
瓠壶:葫芦,古代常见的容器。
三年一梦:比喻时间长久,如同一场梦。
乃复见余:竟然又见到我,表示惊喜。
翻译
清晨叮咚声响起,是谁来访我的小屋。
子孙们从远方赶来,笑声和话语热闹非凡。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家庭温馨、子孙满堂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早晨鸡鸣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家族氛围。"旦朝丁丁,谁款我庐"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晨生活的期待和喜悦。"子孙远至,笑语纷如"则形象地展现了家中的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空间。

接下来的两句"剪䰂垂髫,覆此瓠壶"描绘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里的“剪䰂”是指孩子们头发蓬松的样子,“垂髫”则可能是指老人的长发。"覆此瓠壶"形象地表现了家庭成员共同享受美食的场景。

最后两句"三年一梦,乃复见余"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过去某个时刻的怀念,那个时候的温馨与欢乐现在只能在梦中偶尔重现。

整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描绘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传递了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深切感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偈颂七十二首·其十四

一喝当头雷电奔,人闻说亦闇消魂。

看来何止聋三日,直到如今海岳昏。

(0)

偈颂七十二首·其五十八

鹭鸶立雪非同色,明月芦花不似他。

若作龙生龙子会,目前一路已千差。

(0)

偈一首

小庵小舍小丛林,土地何须八九人。

若解轮番来打供,免教碎作一堆尘。

(0)

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三

北禅夜分岁,特地巧安排。

维那出只手,线去又丝来。

田郎催拍板,鲍老舞三台。

若教行正令,活作一坑埋。

(0)

偈颂七首·其四

今年是闰年,剩著三十日。

返究所剩底,添些浮逼逼。

世间没量人,一切但省力。

净众此密语,说了却不密。

(0)

禅人请赞·其七

水黑染成,恰似真个。据坐胡床,胡挥乱做。

三十年后,此话大行。籍没乃翁,胶黏滞货。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