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轻授鳌灵,不拟再寻盟。
故业成荒址,中心饮恨声。
废兴犹反掌,今古总伤情。
最是初闻处,令人泪欲倾。
家轻授鳌灵,不拟再寻盟。
故业成荒址,中心饮恨声。
废兴犹反掌,今古总伤情。
最是初闻处,令人泪欲倾。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清明日雨中闻鹃(其二)》,创作于宋末元初。杨公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深情、细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诗中的“家轻授鳌灵,不拟再寻盟”表明了诗人对已经破碎的家庭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放弃。这里的“鳌灵”指的是传说中能承担万物的神兽,象征着重建家园的愿望;而“不拟再寻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恢复往昔关系的绝望。
“故业成荒址,中心饮恨声”则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往事如烟的景象。诗人通过“故业”指代过去的事业或生活,已经化作废墟和荒凉之地;而“中心饮恨声”,则是表达了内心深处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伤。
“废兴犹反掌,今古总伤情”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无常和个人命运多舛的感慨。这里的“废兴”,即是指事物的兴亡更替,而“犹反掌”则意味着这些变化就在眼前迅速发生;“今古总伤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历史与个人遭遇相互关联的情感体验。
最后,“最是初闻处,令人泪欲倾”则是对听闻鹃鸣时的感受。鹃鸣在古代往往象征着春天到来,但同时也带有离别之情。诗人通过“初闻处”,强调了这种感受的初始冲击力度;而“令人泪欲倾”,则是表达了听到鹃鸣时,内心涌起的悲伤与哀痛,如同眼泪即将倾盆而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沧桑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杨公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笔法,将个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伤,以及对历史无常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寂寞寒枝问故栖,柳疏梧老影熹微。
炊烟冷落犁荒垄,篷雨廉纤缆断矶。
拟阅旧书成懒癖,旋篘新酒解愁围。
家人不惯田园趣,刚道天寒盍早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