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军行七首·其三》
《从军行七首·其三》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0)
注释
关城:边关的城墙。
榆叶:榆树的叶子。
疏黄:稀疏且变黄。
日暮:傍晚时分。
云沙:云雾与风沙。
表请:上书请求。
回军:班师回朝。
掩尘骨:掩埋战士的遗体。
兵士:士兵。
哭龙荒:在荒凉的地方哭泣,‘龙荒’代指荒凉偏远之地。
翻译
边关古城的榆树叶子早已稀疏泛黄,傍晚时分,云雾笼罩着古老的战场。
上书请求班师回朝掩埋战士的遗骸,别让士兵们在荒凉的龙荒之地哭泣。
鉴赏

这四句诗是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三首,创作于唐代。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场的萧瑟图景,同时流露出对过往英雄墓地的哀思和对战争苦难的深刻反思。

"关城榆叶早疏黄" 这一句通过关城上榆树叶子的早早变黄,映衬出边疆的荒凉与秋意渐浓。这里的“关城”不仅指代了地理位置,更暗含着战争与守卫的意味。

"日暮云沙古战场" 这句则描绘了夕阳下的战场,云雾和黄沙交织在一起,让人联想起往昔的激烈战斗。"古战场"三字,不仅指出了时间的久远,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表请回军掩尘骨" 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战争的反省,"表请回军"意味着请求将士们返回战场,而"掩尘骨"则是希望能够安葬那些在战乱中牺牲的英雄。

最后一句 "莫教兵士哭龙荒" 强调的是不要让士兵们在这片荒凉之地悲伤过度。"龙荒"二字,既形容了战争带来的荒凉,也暗指了英雄墓地的神秘与肃穆。通过这一句,诗人传达出对生死更迭、战火连绵的深切忧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边塞生活的悲壮以及士兵们的心理状态。同时,它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战争后果的沉思与哀悼情怀。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和曾原伯寄超化举长老

文声宫祉韵鸾和,素履冰霜凛节柯。

鹏翼扶摇惊斥鴳,凤翔寥廓舞灵鹅。

参玄问学渊源远,友许游从日月多。

谁袖新篇来古剡,夜寒不觉耸肩哦。

(0)

和文本公先生赠许端甫

世上无难事,难中独有诗。

看来都说易,吟到苦方知。

潭影三年句,蝉声一字师。

古人如此癖,刻烛未为奇。

(0)

杂兴·其七

异乡飘泊暂归来,独上芜城望一回。

三十年前人已往,楼台不是旧楼台。

(0)

使光亭

亭上三峰臂五湖,皇华人到此躇蹰。

乡民看取黄龙节,郡吏听宣赤凤书。

南下威如霜落后,抚边恩似雨来初。

离筵何用银灯烛,自有双星照使车。

(0)

题竹岩丁直卿镂冰集

一片好诗如片月,半生愁杀镂冰翁。

多情误以苦为乐,众体疑于异却同。

几度手抄方刻枣,数茎发在已如蓬。

江湖醉墨争驰骋,谁识岩灯夜夜红。

(0)

示侄

才过中年百念轻,独于风月未忘情。

贫将入骨诗方好,事不萦心梦亦清。

万卷难图金马贵,一篷当与白鸥盟。

幸然不作诸侯客,犹恐江湖说姓名。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