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师文》
《和师文》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笔端陶谢不枝梧,朝食千龙信手屠。

天与诗人清气骨,家传前辈学工夫。

从渠扰扰一丘貉,看我昂昂千里驹。

已喜朝廷似元祐,去依日月上天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īwén
sòng / sūnyìngshí

duāntáoxièzhīcháoshíqiānlóngxìnshǒu

tiānshīrénqīngjiāchuánqiánbèixuégōng

cóngrǎorǎoqiūkànángángqiān

cháotíngyuányuèshàngtiān

翻译
笔下不再效仿陶渊明和谢灵运,早晨进食时就轻易地处理千条龙(比喻权势或难题)。
上天赋予我诗人的清高气质和家族传承的深厚学问功底。
任由他人纷扰如野兽,我自高昂如同千里马,志向远大。
我已经感到欣慰朝廷像宋元祐年间那样清明,我将追求更高的理想,如同飞上天路。
注释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均为古代著名诗人。
千龙:比喻权势或难题。
清气骨:指诗人的高尚品格。
一丘貉:形容人粗俗、纷扰。
千里驹: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元祐:宋朝时期的一个政治清明时期。
天衢:天路,比喻仕途或理想的实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为《和师文》。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修养与家族学问传承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笔端陶谢不枝梧,朝食千龙信手屠。" 这两句通过笔端轻盈、书写自如来比喻诗人的文采飞扬,如同陶渊明的清新脱俗,而“朝食千龙”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广博的学问。

"天与诗人清气骨,家传前辈学工夫。"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高洁气质是天赋的,同时也突出了家族教育的重要性,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深远。

"从渠扰扰一丘貉,看我昂昂千里驽。"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操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志存高远的情怀。

"已喜朝廷似元祐,去依日月上天衢。" 最后两句则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肯定,希望国家能够像宋朝的元祐年间那样太平盛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光明正大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个人修养与家族文化传承的表彰,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憧憬,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高远志趣和深邃情怀。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其二

海鸟薄鲁羞,代马愁南辕。

佳城郁苍苍,况在青门边。

长跽却辞去,一日渝百年。

彼草犹青青,纡回墓门前。

(0)

杪秋杂感·其三

才拙官宜罢,家贫子亦无。

生涯违左计,迂步狎泥涂。

落落馀今日,悠悠此丈夫。

愁边霜叶脱,独立一长吁。

(0)

拜远祖墓

广原何漠漠,千里横逶迤。

大河迎其东,长冈承其西。

中有远祖坟,五冢相肩随。

不知几何年,石马犹未攲。

方士厌王气,脉凿顶且灰。

镇金曾未渝,芒砀神龙飞。

岩岩泰山下,适得三公奇。

(0)

行路难二首·其二

吾闻泰山之巅不可以走马,吕梁之壑不可以荡舟。

伯昏下垂二分足,丈人被发且习流。

乃知岩形外张非至险,至险伏在阴之幽。

我将探索之,不可得其繇。

前揖问夫子,劝我长归休。

(0)

豫章行

侵晨上北山,北山行采薪。

蓬蓬豫章木,不惜施斧斤。

百年一日尽,宛转同飙尘。

从君绝我干,慎毋绝我根。

我根蟠黄泉,绝之厚地穿。

(0)

东阁官梅十咏补遗·其二

竹树阴阴羃四郊,新晴刚见远山坳。

东皇消息官衙早,几点新红出碧梢。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