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íngyángtánggāotàizōngshíxiàng
sòng / zhé

shuíyáncùnxiàngshèngmiàoréntiān

liáozhòngshēngbìngyīnshìxián

shēnwēiyǎnjìngzhàoxiān

wèichénggōngbàoyóuyìngjiéyuán

翻译
谁说寸许画像,能比得上神力非凡的天人。
想要治愈众生疾苦,暗中助人的他是世间贤良。
虽然身形微小,却需保护周全,目光明亮洞察一切。
他并非只为成就而生,更源于长久的因果缘分。
注释
肤寸像:寸许画像,形容画像虽小但形象生动。
胜力妙人天:比喻具有超凡力量和智慧的神人。
阴扶:暗中扶持,形容默默帮助他人。
历劫缘:历经劫难的因果缘分,暗示深厚的修行或命运联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辙对中国古代荥阳唐高祖和太宗石刻像的赞颂。诗人首先强调了这两位帝王雕像虽小,但形象生动,仿佛具有神奇的力量,暗示他们象征着无尽的智慧和仁德。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形象不仅是为了个人功绩,更是为了疗愈百姓疾苦,体现了他们的济世情怀。石刻中的帝王身体虽微小,但目光深邃,洞察一切,体现出他们的领导智慧。最后,诗人认为这种崇高的形象并非一时之功,而是源于长期积累的功德和历史渊源。整首诗赞美了石刻像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其中蕴含的深远教诲。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挽张之洞联

中朝相司马,才听欢呼,谁知太华黄河,无复仰瞻居末座;

江左见夷吾,可堪回首,自愧竹头木屑,曾供驱使典方州。

(0)

挽彭玉麟联

以刚直奇伟之行,宣悱恻忠亮之节,使天下贤否智愚,皆深严惮,此独中兴一人,是所习闻先正;

忆侍游军府之日,观挥毫尊酒之间,至于今言论风采,都已莫追,空有梅花万点,不堪悲哽孤儿。

(0)

圣人岩联

忠心昭日月,义气贯乾坤。

(0)

坤宁宫交泰殿东西面春联

居一得元,秉神符而永极;

交三成泰,捧宝胜于重华。

(0)

寓所联

抑人是自抑;扬人其自扬。

(0)

巧对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