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
沼泉莫放源头浊,种竹先教地步宽。
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
沼泉莫放源头浊,种竹先教地步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其二)》中的第二句。诗人以治理国家为比喻,提出治国之道就像管理园圃一样,强调了整顿和规划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治理中清除弊端(“垦除容易整齐难”)至关重要,不能让问题源头变得浑浊(“沼泉莫放源头浊”),同时在引入新事物如人才或政策时,也要确保有足够空间和条件使其发展(“种竹先教地步宽”)。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农业隐喻,形象地表达了治国策略中的细致与长远考虑,寓意着良好的政治环境需要精心维护和有序引导。整体上,这句诗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入思考。
西湖湖水阔,东湖湖水长。
东西同一湖,湖色争天光。
我昔曾往东湖去,去时忝作潇湘主。
我今复向西湖游,游踪重上岳阳楼。
岳阳楼下多樯橹,天高秋朗澄沙渚。
晨光暮霭气万千,日往月来人今古。
古今作者皆登临,谁识先忧后乐心。
山岳江湖自形胜,乾坤吴楚多胸襟。
胸襟亦何托,古人不可作。
先迹手摩挲,读罢泪并落。
泪落不能收,霜露春复秋。
回头已卅载,此日来孤舟。
此日孤舟空往还,半年三度看君山。
三度君山长不改,嗟我白发非故颜。
南人爱舟畏乘马,匪惟畏马兼畏车。
车轮触石声轣■,震耳奚啻晴雷驱。
不如一叶任掀簸,银涛雪浪冲江湖。
繄予北行四千里,今日舣棹登车初。
平生经历所未惯,童仆蹙缩吾洒如。
物情世态看烂熟,遭际随分足以娱。
红尘茫茫陆亦海,风波欲作何地无。
心空不涉分别想,九折之坂皆坦途。
试观舴艋日随海鸥泛,薄笨亦驾吴牛趋。
扣舷执靷各有适,燕歌越唱互答安有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