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好怜虾尾,金红更上鳞。
双双初咬子,一一不惊人。
荷小无藏处,菱多亦碍身。
月光为饮食,夜半出青蘋。
鱼好怜虾尾,金红更上鳞。
双双初咬子,一一不惊人。
荷小无藏处,菱多亦碍身。
月光为饮食,夜半出青蘋。
这首诗描绘了金鱼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诗人以“鱼好怜虾尾,金红更上鳞”开篇,通过“怜”字表达了对金鱼的喜爱之情,同时用“金红更上鳞”描绘了金鱼鲜艳夺目的色彩,展现出金鱼的美丽与活力。
接着,“双双初咬子,一一不惊人”两句,通过金鱼的觅食行为,展现了它们的自然本性,同时也暗示了金鱼的温顺与和谐共处的生态状态。金鱼“不惊人”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
“荷小无藏处,菱多亦碍身”则进一步描绘了金鱼生活的环境,荷叶与菱角构成了它们的栖息地,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需要金鱼巧妙地在其中穿梭,展现出了生存的智慧与适应能力。
最后,“月光为饮食,夜半出青蘋”将画面推向了一个更为幽静的夜晚场景,月光下的金鱼仿佛在享受着夜间的美食,而“夜半出青蘋”则暗示了金鱼在特定时间的活动规律,增添了诗作的神秘感和动态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鱼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金鱼的美丽与活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以及对和谐共生生态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