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
薰风篱落间,蔓生甚绸缪。
谁琢紫玉簪,叶密花仍稠。
日高即揪敛,岂是朝菌俦。
阴气得独盛,下剂斯见收。
便须作花庵,谁与迂叟谋。
《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
薰风篱落间,蔓生甚绸缪。
谁琢紫玉簪,叶密花仍稠。
日高即揪敛,岂是朝菌俦。
阴气得独盛,下剂斯见收。
便须作花庵,谁与迂叟谋。
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十九)牵牛》描绘了园中牵牛花的形象。诗中首先提到《本草》记载牵牛药用,接着写到牵牛花在夏季的篱笆间茂盛生长,如同紫色玉簪般美丽,叶子繁密,花朵密集。诗人观察到牵牛花在白天阳光强烈时会收敛,不同于朝生暮死的微小生物。随着阴气渐盛,牵牛花的药效得以显现,似乎暗示着它在特定时节的实用价值。最后,诗人想象如果要在此处建一座花庵,他可能会和老者共同商议,流露出对园中草木的深深喜爱和生活情趣。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牵牛花的生命过程及其在传统医药文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