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罗浮上惠阳,绝胜九面见衡湘。
半天空翠如阴雨,一路秋光出夕阳。
江边罗浮上惠阳,绝胜九面见衡湘。
半天空翠如阴雨,一路秋光出夕阳。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前往惠阳途中,远眺罗浮山的壮丽景象,以及沿途所见的秋日风光。首句“江边罗浮上惠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画面的起点,江水与远处的罗浮山相映成趣,惠阳则作为目的地隐约可见,营造了一种旅途中的期待感。
接着,“绝胜九面见衡湘”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眼前景色的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美景,此处的罗浮山与惠阳的风光更让人心旷神怡。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差异,也反映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半空中翠如阴雨”描绘了罗浮山在半空中的景象,翠绿的颜色仿佛是连绵不断的雨幕,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山色的深邃与神秘。而“一路秋光出夕阳”则将视线拉回至行进中的舟船,随着太阳的西下,沿途的秋色逐渐显现,色彩斑斓,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王太守的敬意与情感交流。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入诗句之中,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美与宁静。
武昌城头起高阁,下见二江争一壑。
滔滔还作一江流,底用相遭苦相恶。
庾公当日此登临,拊髀北风思远略。
檐开历历汉阳树,多少雄心入开拓。
暮年出手竟抢攘,千丈涛头空寂寞。
何如乘月坐胡床,且共诸人跨鸾鹤。
平生枉恨王公弱,要是王公高一著。
古来经济有包荒,愦愦故应强凿凿。
只今遗址向千年,又见神州□□索。
凭栏堪赏亦堪嗟,长使游人望关洛。
自我出邬郊,两山翼我行。
徘徊不忍去,为雨阻我程。
我程不可阻,前山当我横。
浰阳到斑竹,翳荟复峥嵘。
中宵与之语,山鬼若见听。
衣上西山云,头上蒙泉缨。
与君未始别,此别莫关情。
明朝出山去,一笑汉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