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僧斋不厌閒,独馀春睡得相关。
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
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
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尽日僧斋不厌閒,独馀春睡得相关。
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
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
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联“尽日僧斋不厌閒,独馀春睡得相关。”开篇即点出僧人生活的清闲与自在,春日午后的短暂小憩,虽是寻常之事,却与僧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反映出其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颔联“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和欣赏。水涨使得原本的空间显得局促,而云晴则在远处勾勒出山的轮廓,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颈联“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转而描写世俗生活的一幕,远行的客人急于赶往集市,而舟人则在忙碌中收获了渔获。这一联通过对比,既展现了人间的繁忙与喧嚣,也映射出诗人对俗世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尾联“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世间的事物终究无法弥补内心的空缺,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出处的尊重与追求。这句表达了诗人超脱于尘世之外,但仍怀有对生活深沉情感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僧人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和世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三年十月盘螭路,石脚纡回矮松树。
谁开绝凹香茅宇,四壁围丹门漾素。
重来春浓山正午,湖光欲曙花将暮。
两度寻僧僧不遇,小憩幽窗觉禅趣。
庭中残桃自送迎,湖面浮峰无去住。
君不见六浮山阁今非主,六浮居士居无处。
欲乞一单终馀年,坐对青山参活句。
平生事汗漫,游迹纷难纪。
临老负春期,戢足守穷理。
西湖二月天,啼鴂唤人起。
六桥泫花露,两堤夹锦水。
有时山出云,墨花泼素纸。
篷艇尽日牵,藜杖终朝倚。
爱山谁如予,爱画谁如子。
会当凌烟霄,暂尔混尘市。
相期刷羽翰,孰肯护疮疻。
我老甘放废,鸡肋如脱屣。
看子意峥嵘,犹思角旗垒。
要之胸怀真,掇皮终见髓。
古来功名人,可怜浪生死。
悠悠风波中,吾道有涯涘。
未敢妄呈身,庶以惩刖趾。
宁为不材樗,勿羡成蹊李。
子书前月来,誇以湖山美。
子方务内观,老圃将窃比。
荷锄登秋畦,释此当安徙。
垒石或栽花,所谓聊复尔。
待子买山深,相携白云里。
西湖如沸羹,岂以此易彼。
《次韵荅子将见招》【明·李流芳】平生事汗漫,游迹纷难纪。临老负春期,戢足守穷理。西湖二月天,啼鴂唤人起。六桥泫花露,两堤夹锦水。有时山出云,墨花泼素纸。篷艇尽日牵,藜杖终朝倚。爱山谁如予,爱画谁如子。会当凌烟霄,暂尔混尘市。相期刷羽翰,孰肯护疮疻。我老甘放废,鸡肋如脱屣。看子意峥嵘,犹思角旗垒。要之胸怀真,掇皮终见髓。古来功名人,可怜浪生死。悠悠风波中,吾道有涯涘。未敢妄呈身,庶以惩刖趾。宁为不材樗,勿羡成蹊李。子书前月来,誇以湖山美。子方务内观,老圃将窃比。荷锄登秋畦,释此当安徙。垒石或栽花,所谓聊复尔。待子买山深,相携白云里。西湖如沸羹,岂以此易彼。
https://shici.929r.com/shici/VFHa1H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