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
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
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
己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愿人生,常醉饱,百年中。
独醒竟复何事,憔悴佩兰翁。
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经三载,疗病不无功。
从此更多采,莫遣药囊空。
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
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
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
己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愿人生,常醉饱,百年中。
独醒竟复何事,憔悴佩兰翁。
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经三载,疗病不无功。
从此更多采,莫遣药囊空。
这首元代王旭的《水调歌头·端午》描绘了端午节清晨的情景。诗人以个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开篇,如漱口取自井水,理发享受凉风,展现出夏日早晨的清爽。接着,他描述先生(可能是指自己或他人)因避暑而早起,与孩子们谈笑,谈论着今年端午节的准备,虽然与去年相似,但节日气氛依然浓厚。
诗人对美酒和粽子的喜爱溢于言表,认为生活应常有酒足饭饱的满足感。然而,他也反思了“独醒”的意义,暗指自己在热闹的节日氛围中保持清醒,像憔悴的佩兰翁那样,可能有些孤独。但他并不因此消沉,反而珍视自家收藏的艾草,因为它们已有三年,可以用来治病,这让他感到欣慰。
最后,诗人决定更加积极地采集艾草,以备不时之需,表达了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词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疗法的信任,以及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松径开秦代,崖名踰汉时。
风声红日急,石骨绿云滋。
未破洪濛气,谁知天地私。
烽烟惊大陆,悽折到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