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梅坞静无尘,二月江南烟雨春。
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竹溪梅坞静无尘,二月江南烟雨春。
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后江南地区的荒芜景象。首句“竹溪梅坞静无尘”以“静无尘”三字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竹林溪水与梅花丛中似乎远离了外界的喧嚣,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打破,次句“二月江南烟雨春”描绘了春天烟雨蒙蒙的江南景色,虽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在诗人眼中映射出淡淡的哀愁。
“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这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直接点明了主题——战乱后的荒凉。河平路是指战乱平息后,本应恢复平静的道路,却被“千里荆榛”所取代,荆棘丛生,人迹罕至。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变迁、人间悲欢离合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破坏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战前的宁静美好与战后的荒凉破败进行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反映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拜命趋侯府,持书出省曹。
宦游千里外,公论一时高。
晓日鸣珂佩,晴天簇羽旄。
暂为东楚别,且醉太平皋。
祖席陈麟脯,宾筵集凤毛。
清歌来窈窕,名酒挹葡萄。
好奋云中鹄,须持海上鳌。
赠言良在耳,极意对挥毫。
野色薰青草,澜光滟碧桃。
徘徊瞻鹊喜,彷佛及蚕缫。
畴昔成戎服,陪行拥战艘。
每同登虎帐,恒得进龙韬。
况复膺新宠,休云任独劳。
汉廷思贾谊,晋室望山涛。
多事烦经济,群情慰郁陶。
抚摩深见托,佐理未为叨。
周道期回辙,强弓拟载櫜。
豺狼终见化,蜂虿亦何逃。
陋巷腾欢笑,交衢绝恸号。
九华应远待,飞翠照恩袍。
《赠孙炎》【明·汪广洋】拜命趋侯府,持书出省曹。宦游千里外,公论一时高。晓日鸣珂佩,晴天簇羽旄。暂为东楚别,且醉太平皋。祖席陈麟脯,宾筵集凤毛。清歌来窈窕,名酒挹葡萄。好奋云中鹄,须持海上鳌。赠言良在耳,极意对挥毫。野色薰青草,澜光滟碧桃。徘徊瞻鹊喜,彷佛及蚕缫。畴昔成戎服,陪行拥战艘。每同登虎帐,恒得进龙韬。况复膺新宠,休云任独劳。汉廷思贾谊,晋室望山涛。多事烦经济,群情慰郁陶。抚摩深见托,佐理未为叨。周道期回辙,强弓拟载櫜。豺狼终见化,蜂虿亦何逃。陋巷腾欢笑,交衢绝恸号。九华应远待,飞翠照恩袍。
https://shici.929r.com/shici/VcNT92vD6.html
落花溶溶江水春,江上好山如故人。
两髯局蹐事辛苦,举网截江遮巨鳞。
容仪颇亦类古雅,匪特临流羡渔者。
天机妙发毫素间,画师岂是无心写。
一髯长操百尺竿,一髯屹立当风湍。
后先指示若为语,得失所系何其难。
绿发小儿殊不痴,解带默默临清漪。
偶然一饮坐树下,鳣鲔有无初不期。
君不见任公子,汎汎扬州弄云水。
六鳌驾出海上来,未必竿头能致此。
又不见张志和,啸歌紫芝坐绿莎。
一丝风月亘终古,眼底屑屑浮云过。
览君此图动深省,世间万事鱼戏鼎。
唯有渭川姜子牙,直钩下钓苍波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