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
廷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
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
我直紫垣无路到,乱云芳草隔洪都。
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
廷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
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
我直紫垣无路到,乱云芳草隔洪都。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私家书院的风光和学子们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表明书院内外庄严而美丽,似乎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廷诏总宜名让水"可能暗示着这里的学子们有着优异的学业成就和美好的名声,而"树巢多恐是慈乌"则是对书院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书院内外自然与人文并存的景致。
接下来的两句“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则更加深入地表现了书院内部的美丽景色和学子们高洁的品行。"我直紫垣无路到"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渴望而又感到难以企及的情感,而"乱云芳草隔洪都"则是用来比喻书海茫茫,学问深广,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学习。
整首诗通过对私家书院景色与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教育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学术追求的重视。
昨看百草抽新芽,今看百草开新花。
岩隈水侧自成列,红丑紫贱何交加。
东皇施恩岂不溥,随所付受无少差。
尔之琐细亦蒙被,尽使奋发争春华。
织丛密蔓不可数,竞起涂抹如矜誇。
妖莺冶蝶不尔顾,去尔自欲寻名葩。
尔知有艳贵尔否,歌管匝树侯王家。
尔徒此地弄颜色,只自狼籍随泥沙。
何当照水自窥览,枝赧叶惧相藏遮。
晚村无限晒残日,索酒为尔成吁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