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其十三》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其十三》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瘴岭归来日,端居独怆神。

历穷边地苦,援绝帝乡亲。

直谏馀焚草,先几是徙薪。

君王忧社稷,能不念孤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云龙在明王朝时期,面对边疆艰苦环境与政治困境的深切感慨。诗中“瘴岭归来日,端居独怆神”两句,开篇即以“瘴岭”这一充满异域风情的地理特征,暗示了诗人经历的艰难旅程,而“端居独怆神”则表达了诗人归家后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接下来,“历穷边地苦,援绝帝乡亲”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边疆地区的困苦生活以及与京城亲人联系的断绝,凸显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险境的无奈与悲哀。通过“直谏馀焚草,先几是徙薪”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曾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的命运,同时也暗喻了自己如同被挪移的柴薪,虽有预见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最后,“君王忧社稷,能不念孤臣”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期待,同时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个人遭遇的细腻描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复杂现实与个体命运的悲凉。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题枯木竹石寄赠司训陈仲仁·其二

南望三吴有所思,羡渠淞上拥皋比。

故乡一片山林趣,写寄高斋慰别离。

(0)

题蒋院判墨竹

石面苔文绿遍,林间竹色青垂。

二月东风吹雨,阳和发育当时。

(0)

德州城下题竹寄刘仲兼

谬忝玉堂署,荏苒四十年。

始来当壮龄,不觉今皓颠。

水木有本源,谁能忘桑梓。

耿耿旦暮心,迢遥七千里。

仰承圣主仁,优诏赐暂归。

归来入闾巷,十室已九非。

素交皆下泉,存者才百一。

容颜变故常,聆音但彷佛。

岂乏后来者,貌同多异心。

鸱枭产凤窠,枳棘生桂林。

感我衰病怀,忧来向谁道。

前后左右人,雷同讥我耄。

贤哉吏部孙,夙昔吾所知。

居贞而履素,身老心不移。

念我久仳离,时来相慰藉。

言必合典则,义不苟取舍。

譬如群飞中,见此五色鸾。

又如丛荟中,见此青琅玕。

我行有程期,过别情缱绻。

别来未几日,忆子常在眼。

因风寄平安,托此修竹枝。

岁晏当来归,永结林下期。

(0)

泸川古意

三蜀古名郡,泸川古名州。

我来值残暑,偶此数日留。

新秋忽改节,凉风渐飕飗。

逍遥散前除,仰视天宇周。

征鸟去不息,白云亦悠悠。

佳人渺何许,重林蔽层丘。

秋日复西迈,大江自东流。

良辰不我与,古道旷莫酬。

愿闻瑶华音,行矣旋吾辀。

(0)

寄思贻兄

兄弟分携总白头,楚云烟树思悠悠。

每闻夜雨怀连榻,屡看秋鸿独倚楼。

京国衣裳淹日月,乡园梦寐绕松楸。

金盘原上青山下,投老归田共饭牛。

(0)

朱中书为余写溪山幽趣彦鼒南还遂以赠之并题诗云

山翠拂云清,溪光湛虚碧。

林亭揽澄爽,超然适所适。

为有江南趣,持赠江南客。

公暇或披图,还应忆江北。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